周天子姬定雙手伏在宮殿的拱橋上,不用踮腳,就能看到成周之外,密密麻麻的五國聯軍,這在當時,可謂是一大盛景,已經好多年沒有出現過了。
成周洛邑的修建,最早可以追溯到大周建國之初。大周建立後兩年,武王病歿,周公攝政。後三監作亂,周公平叛,深感周王室偏居西北,缺乏對東方和中原的有效管控,故開始籌建另一個都城,就是成周洛邑。
成周洛邑位於洛水之、瀍水之間,分為王城和成周城兩座城邑。王城是周王室居住之地,太廟、宗廟(文王廟)、考宮(武王廟)、路寢、明堂五宮齊備,是周朝的重要都城。周幽王時,由於寵愛美女褒姒,烽火戲諸侯,廢除了太子宜臼,改立伯服為太子。太子宜臼的母親申後被廢後,改立褒姒為王後。申後的父親出於憤怒,勾結犬戎攻破鎬京,重新擁戴太子宜臼為新任周天子,由於鎬京破壞嚴重,隻能遷都到王城,史稱“平王東遷”。
周景王死,公子猛和王子朝爭位,公子猛乃是長子,但是生性懦弱,王子朝是庶子,有王者之像。朝中大臣堅持立長不立賢,讓姬猛繼承王位,但是景王臨死之前,立了王子朝繼承王位。悼王立,王子朝不服,發動叛亂,劫持了姬猛,辛虧晉文公派兵奪了回來,並將他護送到了王城。然而經此一事,周悼王驚懼不已,僅在位一年就病死了。
周悼王病死後,周悼王的弟弟周敬王立,王子朝卷土重來,將敬王趕出了王城,敬王不得不再次向晉國借兵,和王子朝進行了數年的對抗,終於王子朝抵不過強大的晉國,攜帶者周王室內的典籍逃奔楚國,周敬王這才得以回到王城。後來,王子朝的餘黨儋翩又叛亂,敬王不得不再次出逃,並意識到王城中王子朝的勢力強大,遂遷到了成周,晉人率領諸侯為敬王進行了修繕,從此世代周天子就居住在成周。
周哀王繼位後三個月,其弟姬叔襲殺哀王繼位,是為思王。思王繼位後五個月,被其弟嵬襲殺,是為周考王。這一段兄弟相殘的悲劇,讓周考王擔驚受怕,於是,將王畿周圍的土地,以承祀周公的名義分封給了自己的弟弟姬揭,稱之為西周國,姬揭就是西周桓公,住所就在成周洛邑的王城。從此,周天子的王畿之內,又多了一個諸侯國西周公國。
周顯王二年,西周威公薨,西周公立,因為與自己的弟弟姬根不和,又遭到韓趙兩國的逼迫,遂將自己的弟弟姬根分封到鞏國的舊地,稱之為東周國,姬根就是東周惠公。自此,周天子本就不富裕的王畿上,又多了西周國和東周國兩個諸侯國,自己就隻剩下一座宮殿,幾戶人家和為數不多的士兵。而周天子居住的成周城,就屬於東周國。正是因為這樣,自平王東遷後一落千丈的周王室聲譽再次跌落。
不過這些對於姬定來說,總有一股說不出的悲傷。因為這些應該對自己畢恭畢敬的軍隊,現在就算是路過成周,都想不到來拜見一下自己。當然,即使他們來,恐怕他也惶恐不已,還擔心明堂內的九鼎,被這些虎狼之師擄掠走呢。
“大王,您是否沐浴一番?”身後的宦人看著姬定落寞的眼神,忍不住問道,在他看來,這些大王和將軍們駐軍在此,定然會前來拜見的。
“放心吧,他們不會來拜見寡人的。”姬定搖搖頭說到,“即使前來拜見,寡人也不會見他們的。”突然他又狠狠的說到,“秦國不是好東西,東方六國也不是什麼好人,就讓他們狗咬狗去吧。”緊接著,又落寞的說到:“可惜,寡人既無一可用之將,更無一可用之兵,如之奈何?”說著,再也不看城外密密麻麻的軍隊,轉身進入大殿去了。
就在五國聯軍的大營處,同樣也有人眺望著成周城。
“犀首大人,真的不去覲見天子嗎?”
營帳之前,樂毅和公孫衍並肩而立,看著不遠處的成周城,忍不住說道。這是樂毅離開大梁之後,第一次和公孫衍距離這麼近。哪怕上次公孫衍親自到趙國,樂毅也未曾和他單獨見麵,的確是有了避嫌的考慮。不過,這次樂毅和龐蔥奉命前來參加五國聯軍,本身也說明了,趙雍對樂毅的放心,所以,他也不到擔心被龐蔥看到,自己和公孫衍站在一起。何況,龐蔥和公孫衍,也是相識的。
“去了,未必會被召見,徒惹人嫌,不去,反而落得清靜。”公孫衍說道,“何況我們出現在這裏,本就是天子所期待的罷了。”
樂毅點點頭,的確,對於七國混戰,天子樂見其成,又頗感無奈。隻不過實力所限,管不了這麼多罷了。所以去還是不去,都無所謂了。
“離著約定的時日無多了,但是楚國作為縱約長,似乎尚未派兵前來。”樂毅決定結束那個話題,談起了五國聯軍之事。
趙國接到消息後,樂毅和龐蔥立刻向北伐的趙雍詢問,得到肯定的答複後,樂毅和龐蔥率領五千騎兵,三千步卒趕到了聯軍的集結地成周洛邑。等兩人到來之後,韓國六萬士兵已經嚴陣以待,魏國的三萬士卒也早就營壘森嚴,燕國一萬士兵也已經在這裏集結,唯獨楚國的士兵尚未到來。在約定的日期還有三天的情況下,楚國到來的可能性越來越渺小。
對於此,公孫衍的確有些措手不及。東方六國之中,韓國和魏國出兵最多,是因為兩家受到的威脅最大;燕國一萬士兵,大有敷衍的意思,來的將領,連聽說都沒有聽說過;趙國八千人,雖然人數有限,但是無論樂毅還是龐蔥,都算是和公孫衍有過交情,指揮起來定然是比較方便的,而且也能看得出,趙雍對公孫衍算是推心置腹了;但是唯有楚國,他以為此次不但會出兵,而且一定是人數最多的一支,竟然到現在都沒有出現,這無疑給六國的聯合之事,蒙上了一層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