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上真的不打算出兵問罪南隆?”姚菱質疑的問道。
“不會,陛下愛民如子,豈會輕易引發戰火?若是真的開了戰,遭殃的那可都是百姓。”
話雖如此,但是姚菱可不會憑這幾句話就相信,在明顯的實力差距麵前,難保定國就不會對她們南隆動心。
她可是聽自己父王過,南隆當年差點就被定國祖皇帶著鐵騎給踏平,若不是當時還有他國對定國虎視眈眈,形成牽製,南隆早就沒了。
這裏麵的原因,還是要從地理位置起,她們處在一座山脈前麵,周邊接壤的隻有定國。
換句話,她們南隆夾在山脈和定國之間,從大局上來,就像是定國的後花園。
誰都不希望自家的後花園是個容易起火的地方,這便是引起當年定國祖皇大軍壓境的原因。
其實,當年他們已經交兵了,而且在李震南的鐵騎之下節節敗退,不足一個月的時間就喪失了大半土地,不過正在這時,旁邊的豫國竟然乘定國邊疆兵力空虛之際,發動了進攻。
這對她們來可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定國大軍需要回援,無力再對他們趕盡殺絕,而她們也乘機遞上了降表,表示願意割地賠錢,歲歲進貢,永修和睦。
事情容不得耽擱,定國祖皇也沒有過多猶豫,便答應了此事。
至此,這事也算作罷,在之後的二三十年間,兩國也確實是能夠和諧共處。
但也正是如此,埋下了巨大的隱患,靠著廣袤的國土和豐厚的資源,再加上這些年休養生息,定國可謂是國力大增,反觀她們,偏安一隅,發展緩慢。
這樣一增一減之下,兩國的實力差距愈發明顯,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年達成和解的那些人都換了一茬又一茬,雙方友誼在不經意間淡化,而如今,這裏麵的根本矛盾便逐漸又暴露了出來。
本來就擔心定國會把她們抹除掉,現在更是攤上這樣一檔子事,給了定國足夠的理由可以名正言順地出兵討伐,把她們南隆滅掉。
試問,到嘴邊的肥肉,哪有不吃的道理?
因此,單是段斐的一句話,又怎麼可能讓姚菱放心?
她心中擔心之下,還是堅定地道:“聖上自然是仁義之君,而我南隆也已承蔭多年,但是此事事關重大,此行前來,我代表的可並非我一人,是代表父王以及幾十萬的南隆百姓而來,一定要親自見到聖上才是。”
“陛下得知你們在來路上遇到埋伏,心中甚是擔憂,尤其是在查無所獲的情況下,憂慮之間,感染了風寒,陛下龍體欠安,實在是不方便召見你。”段斐隻感覺一陣頭大,為了阻攔姚菱居然找出這樣的理由,而且還是在朱景站在旁邊的情況下。
“既然如此,那我就更要麵見聖上了,想必聖上見了我,心情大好之下,病情不治而愈也不一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