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王朝西北邊境,遊牧民族多有來犯,身為西北藩王之子的李春風,牽著一匹瘦馬,行走天山北麓的莽莽黃沙浩瀚的大漠之中,視線所及,一座八角古城如一隻老龜匍匐在驪龍探珠的山勢之中。
西北自古便是百戰之地,所謂虎步龍驤,高下在心。
那裏便是他西北之行的懷古憑吊的第一關,地龜城。
山河寂靜,白雲蒼狗,西風走馬。
李春風閉上眼睛,貌似側耳聆聽狀,感到自己每一次細微的呼吸都清晰如雷鳴。
腦海中浮現出一副“鐵騎守邊關,如大戟橫江”的壯闊畫麵。
鐵馬冰河入夢來。
祥瑞三年,定安之亂爆發。為平叛,鎮西軍精銳盡數前往中原,隻留萬餘士兵留守。
祥瑞四年,匈奴趁機繞道祁連山脈攻占河西走廊,切斷大林與西域的聯係,至此地龜城孤懸西域。
當年的地龜城保衛戰,匈奴兩萬大軍如黑雲壓城塞滿天邊,這個小城以黃土夯築,名為地龜,乃是大林王朝西域都護府治下,此時城頭旌旗林立,布滿檑木炮石弓箭刀槍,正在緊張的布防。
更有投石車、床子弩、猿臂弩等大型攻防器械。
登高遠望,匈奴大軍兵臨城下,以千人方陣排開,浩浩蕩蕩。
中軍是兩排牛皮大鼓,敲得隆隆作響,戰車中坐的是北匈奴的左鹿蠡王,象征權柄煊赫的匈奴帥旗高六仞,迎風飄蕩。
金鼓齊鳴,各按其法,戰馬嘶鳴,彙聚如雷。
鹿蠡是匈奴封號,略低於單於,分左右兩人,匈奴以左為尊,左鹿蠡王就是北匈奴權勢僅次單於的二號人物。
殺人如麻的左鹿蠡王一聲令下,其麾下匈奴大軍如決堤洪水般向地龜城發起衝鋒,那些地龜城周邊的堡寨烽燧就像淺灘上的石子,瞬間淹沒。
地龜城最北端頂山堡,連同七座烽燧,尉卒二百一十三人,羽劍一支不剩,戰死。
二台鎮被破,三百七十一人,戰死,鎮內無處不起硝煙。
老風口被破,二百三十五人,戰死,軍刀皆出鞘,刀刃崩斷。
地窩堡被破,三百零六人,戰死,堡內無一具全屍。
地龜城北部堡寨鎮群核心,將軍廟,馬革裹屍,血流成河,傷口全在身前,無一人死於逃跑途中。
將軍廟周邊大小十五座堡寨,除去位於地龜城南部的鐵廠溝,全部為匈奴大軍攻破。
兩千二百一十五大林邊軍精銳,死戰之後,皆戰死,無一人降。
每一處戰場,敵我雙方皆是殺得蕩氣回腸。
風過城頭,如泣如訴。
城頭走馬道中段位置,懸掛牌額的那處城門上方,眾人皆是臉色凝重,可鎮西軍主帥李驍,其叔父曾助開國皇帝潛龍飛天,策劃靖難之役,是位居淩煙閣二十四功臣榜首的李明遠,依舊泰然自若,與並立左右的功勳武將們談笑風生,盡顯一股淵渟嶽峙的宗師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