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五隻訓練有素的獵犬,竟然也沒有開口狂吠,德薛禪和弘吉剌獵人不得不服氣,他們的蒙古獒獵犬,遇到這種情況,一定會大聲吠叫,從而嚇跑獵物的。
為了安全起見,忽魯讓大家將馬拴在樹幹上,他隻帶著德薛禪等五人,牽著獵犬,拿著弓箭,準備上前去查看究竟,讓其餘人全部留在原地。
鐵木真和孛兒貼爭著要去,忽魯拗不過兩個孩子,隻答應去一個,孛兒貼便把機會讓給了鐵木真。
六人輕輕地走上去,伏在坡邊向下看,發現了幾棵大椴樹,其中最大的椴樹底下,有一個摔壞的大蜂巢,流瀉出一灘金黃瑩潤的蜂蜜,蜂巢的上空,飛舞著一群憤怒的野蜂。
他們還聞到了一股難聞的氣味,死屍味中雜夾著體臭味。
忽魯輕聲解釋,這是狗駝子身上的氣味,它們喜歡吃腐爛的屍體,又不像山大王、土豹子和馬猞猁那麼講幹淨,獵人捕到的狗駝子和馬駝子,嘴裏、皮毛、前肢的爪縫裏,全都有一股難聞的臭味。
其實,這與動物的捕食習慣有關係。
狗駝子和馬駝子在一般情況下,都不捕殺活的動物,主要以魚、根莖、漿果、堅果、蜂蜜、螞蟻和屍體為食,即便身上有臭味,也不影響覓食。
食草動物沒有鋒利的牙齒和爪子,但嗅覺靈敏,如果掠食者身上有體臭,還沒有靠近,它們就能嗅到難聞的氣味,從而逃得遠遠的。
而山大王、土豹子和馬猞猁則不然,一般從背後發動偷襲,以捕殺食草動物為主。這些靠偷襲的掠食動物,吃完獵物後,便會舔舐爪子、嘴唇和身上的血跡,有時還跳進水中洗澡,來清除身上的異味,從而保證自己能靠近獵物。
果不其然,椴樹下麵有一隻狗駝子,呈人立姿勢怒吼著,同時揮舞一對孔武有力的前掌,不斷將身邊的樹枝拍斷。
原來,動靜是它弄出來的。
隔著蜂巢和蜂蜜,站在狗駝子對麵的,是四隻呲牙裂嘴的蜜狗,正憤怒地發出“嘶-嘶-嘶”的低吼聲。
狗駝子的鼻子有點腫大,前肢沾著很多粘稠的蜂蜜,應該是發現蜂巢後,冒著被蜇的痛苦,費了好大的力氣,才爬上樹將蜂巢捅下來,正準備開吃時,喜歡蜂蜜的四隻蜜狗,便仗著數量多的優勢,毫不畏懼地圍上來,兩者之間就發生了衝突。
蜜狗一般是晚上活動,為了吃到蜂蜜,它們也是豁出來了。
別看四隻蜜狗的體形,比狐狸還,卻仗著身形靈活,加上數量多的優勢,不斷地搖頭擺尾,扭動著水蛇似的腰肢,勇敢地分散開來,上前挑釁對它們來,如山一般龐大的狗駝子。
狗駝子的身體龐大,卻遠沒有對方靈活,剛伸出前肢,對準其中一隻蜜狗,對方就跳開了,其餘三隻則伺機從側麵和後麵發起了攻擊,弄得狗駝子分身乏術,隻有幹著急的份。
脾氣暴躁的狗駝子,氣得實在不行,於是一邊咆哮,一邊拍斷四周夠得著的樹枝,來為自己壯聲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