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圖報中山狼 野狐嶺襲擊蒙軍2(1 / 2)

來到關軍犬的柵欄,成吉思汗發現四百九十六隻渾身是傷的藏獒,皮毛淩亂,尾巴緊緊地夾在臀部,昔日的威風,已蕩然不在了。

其它的軍犬,見了這些同類的慘狀,聽到軍營外麵此起彼伏的狼嗥聲,都嚇得噤了聲,不安地走了走去。

木華黎將軍立即吩咐:“來人,將這些受傷的藏獒,與其它軍犬分開,以免影響其它軍犬的士氣。”

成吉思汗聽了:“做得對,不如各放出一千隻藏獒、蒙古獒和契丹犬出去,我不相信這一千多隻狼,能打敗三千隻猛犬。”

當三千隻軍犬被趕到營邊,聽到四周狼群那悠長而深沉的嗥叫聲,無不夾著尾巴,根本不敢向營外跨一步。

“大汗,它們已嚇破了膽,等天亮再說吧。”

天亮以後,成吉思汗又聽到了不好的消息,一個晚上,哨兵被咬死了一百多人,如果不是被迫放火箭,阻止那些狼群的話,損失的還遠不止這個數字。

可時,天還沒亮,狼群就消失了。

成吉思汗本想天亮後,帶著軍隊和一萬三千多隻軍犬,去殺光那一千多隻凶殘無匹的狼,對方又消失了。

他對這些狼,不禁產生了興趣,又一時得不到關於它們的任何訊息。

這些狡猾的狼,倏然而來,又倏然而去,性情非常狡詐,遠非一般的狼可比,是讓北方人聞風喪膽的“中山狼”。

說起中山狼,有一段曆史,還得追溯到戰國時代。

“野狐嶺”這個名字,來自於戰國時代,那時的野狐嶺,到處都是狐狸,除了在林木茂盛的山穀中覓食,到了秋天,還成群結隊地翻過嶺,去草原上捕殺養得肥碩的旱獺和黃鼠,吃不完的,還帶回野狐嶺的洞中藏起來,等到食物短缺的冬天再吃。

當時,有一個很特別的中山國,是由凶悍善戰,又善於馴養狼的白狄人所建立。晉國分裂後,中山國被強大的魏國消滅,殘餘勢力分為兩支,一支逃到北方的草原,一支逃到了太行山中。

再後來,中山國又複國了,從草原上返回的白狄人,帶回來一群馴養的草原狼,而留在太行山中的,則帶回來一群馴養的太行狼。兩種狼雜交後,既有太行狼高大的體型,又承襲了草原狼的狡黠。

經過嚴格地馴養,這些雜交狼,長期跟著白狄人在太行山中打獵,有時甚至還去草原上捕殺草原狼。

時間一長,這些狼除了凶悍好鬥,還濡染上了白狄人的狡詐,無論是本地的太行狼,還是草原上的草原狼,都遠不是對手。

趙國強大起來後,又滅掉了中山國,白狄人的這些狼,便流落到了草野之間,將周圍的狼悉數趕盡殺絕,並成群結隊地追逐猛獸,甚至還殺害過路的行人,這些臭名昭著的狼,當時便被稱為“中山狼”。

趙國隻得派軍隊剿殺中山狼,中山狼遭到了重創,一部分逃到了太行山中,一部分則向北逃竄,來到了邊界野狐嶺。

來到野狐嶺的中山狼,開始剿殺嶺上的狐狸,雙方開始鬥智鬥勇,最終是狡猾的狐狸落敗了,逃到草原上去了,中山狼便留在了山穀中,山穀這才被稱為“狼窩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