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亮的竹料和木料上刻著詩句,顯得格外地典雅。
牛角釘也因為夏傑的燙釘,仿佛真的像是一顆眼珠子一樣,滴溜溜地轉著,給兩個扇骨賦予了神韻。
“咱們先在生宣紙上按照相應的比例畫出同心圓。而後用裁刀將扇麵裁切下來,一般的紙折扇製作工坊每次開紙的規模一次是兩百張生宣紙,而咱們隻需要八張就好,兩把折扇各四張。”
扇麵的裁紙過程,顯然是比扇骨容易得多,大家也沒有任何的疑問。
“為了增加扇麵的手感和使用的強度。我們需要在生宣上刷上特製的膠礬水,製成熟宣。”夏傑話音剛落,又有觀眾提出了問題。
“夏老師,既然都要直接製成熟宣了。為什麼不一開始直接使用熟宣進行製作呢?”
夏傑笑了笑道:“之所以不直接使用熟宣,是因為紙折扇扇麵對於宣紙的要求太高。”
“工匠需要嚴格把握膠礬水中膠、礬和水的比例,才能製作出適合題字繪畫時最佳用墨效果的扇麵。”
“生宣紙比熟宣紙更加的柔軟,有一定的擴散性,且具備較強的吸墨能力。因此在創作的時候能有淋漓盡致的味道,同時提高書畫的韻味和質感,達到讓人眼前一亮的效果。”
在夏傑的解釋下,觀眾們也漸漸上了道。
“原來,是否是一把好折扇,從扇麵紙張的選取就已經決定不少了。”
“剛剛說一張白紙的那位呢?現在還在看直播嗎?”
“看起來簡簡單單的白紙,裏邊居然有這麼多門門道道。”
夏傑微微一笑,說道:“咱們華夏很多的傳統工藝,都是看似簡單,其實裏麵暗藏諸多玄機。這也正是咱們華夏人性格低調謙虛的體現之一。”
將八張宣紙一一刷好膠礬水之後,夏傑開始糊裱扇麵。
“將四張上過礬的宣紙裱糊在一起。傳統的紙折扇藝人會將兩個扇麵糊在一起的時候,會在扇麵的每個折裏都夾上極細的夾條。夾條內的空間用來穿過小骨。咱們也是用一樣的方法。”
夏傑剛說完每個折裏都夾上極細的夾條,直播間的問題又冒出來了。
“夏老師,為什麼不直接將扇麵,糊在扇骨上邊呢?那樣子不是更快嗎。”
“是啊,宣紙又不像是綢緞,簡單使用膠水便可以粘上去了,更加方便快捷一些。”
“手藝傑,雖然說尊重古代的製作方式值得肯定,可若是直接粘上去作為改良的話,好像也不是不行啊。”
“感覺每個折裏都夾上極細的夾條,好麻煩啊。不如直接糊上去來的實在。”
對於這些疑問,夏傑嘴角浮現一抹笑意,開始跟觀眾解釋起來。
“確實如此,在傳統的紙折扇標準裏,一把製作精良的紙折扇,扇麵和扇骨是不能粘在一起的,扇麵必須可以靈活取下而不影響扇骨。”
“這樣做並不是完全的遵循古訓,而是大家想一想:雖然宣紙是有著足夠韌性的,四張宣紙粘貼在一起,韌性會更強,的確十分耐用。直接糊上扇骨,倒是一種快捷的方式。”
“但是大家想過沒有,宣紙畢竟還屬於紙張,極易被侵蝕損耗。萬一出現了侵蝕和損耗,這白白淨淨的扇麵可就毀了。”
“而且,就算保養得很好的扇麵,沒有任何的被侵蝕和損耗的顯現。可萬一有一天你厭惡了扇麵上的作品,或者是想要將扇麵的名家作品保留下來。是不是還得花時間和精力,再製作一把折扇呢?”
夏傑的話,點醒了圖省事的觀眾們。
“原來是這樣,好家夥,可持續發展在古代就開始了嗎?”
“看來傳統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顯然是有著自己獨到的方式方法的。”
“果然,想要做到一勞永逸,在開始製作的時候就不能夠偷懶了。”
見到觀眾們理解,夏傑點了點頭。
萬事開頭難,但是隻要開了個好頭,接下來的過程也會事半功倍。
如果將扇麵每個折裏都夾上極細的夾條,使得扇麵可替換的話,那麼擁有了一個經久耐用的扇骨,就約等於可以享受更多風格的扇麵。
古代製作折扇的工匠們,也正是想到了這一點,才想出了這一招糊扇麵的方式。這樣王公貴族們隻需要一把徑直的扇骨,之後便可以收集諸多名家的扇麵,來擴充自己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