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這個底部在燒製的時候,我用了更加合適的材料,再搭配上適宜的溫度製成的,我想隻要不被刻意摔破,拚接前邊的部分以及承受壓力,應該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
對於自己燒製出來的作品,夏傑還是十分滿意的。
而在用前兩個部分和瓷瓶的底座鏈接的時候,底座也十分完美的出現在了瓷瓶之上。
看到夏傑如同水到渠成一般的成功,大家對於此刻視頻當中的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產生了一些輕視心理。
“我感覺雖然說起來挺玄乎的,但是怎麼手藝傑一做就成呢?”
“人啊,總是這樣,看著別人能夠輕輕鬆鬆地完成,就以為自己行了。結果到了最後,又是腦子表示已經看懂了,可雙手卻總是表達出做不到的。”
“哈哈,反正咱們就是來看熱鬧的,見到手藝傑一次成功,還挺開心的。”
“傑哥,你放心,等到你上完了釉和彩,打賞絕對不會少,我說的!”
“這位朋友夠豪氣啊,這樣吧,到時候你刷多少,我跟多少。”
“手藝傑隨隨便便就能夠做出來的東西,清乾隆時期咋傳的這麼神呢?”
“這玩意兒我好像見到過,就在京城文化博物館裏邊見到的!”
“嘿,京城文化博物館裏邊,不都是傑哥的草稿麼。”
夏傑自然也是注意到了此刻彈幕的動向,連忙出言解釋道:“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並沒有大家想象當中的那麼簡單。”
“雖然我現在已經做好了胚瓶,而且在一般的瓷瓶製作之中,做好了胚瓶就等於是做好了三分之二,可是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卻不是。”
“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的難點和華麗的地方,我之前也已經和大家說過,是在於它身上的釉和彩,如此之多的釉和彩,每製作幾個,都要回一次爐子燒灼,光是燒灼的次數,就已經遠遠超過其他的瓷器了。”
夏傑的話,讓屏幕前的觀眾也算是明白了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的不簡單之處。
“在胚瓶製作完成之後,咱們開始朝著胚瓶上邊做釉下青花彩繪,做好了之後,才能夠上釉。”
說完,夏傑拿出設計稿,開始給屏幕前的觀眾講解起需要釉下彩的部分。
“大家可以通過設計圖看到,咱們設計的整個瓷瓶,有著十七種的工藝,咱們在燒製的時候,原則是從先燒高溫後燒到低溫,這樣後燒的低溫不會影響前麵的高溫釉色。”
“這裏我做了個小小的設計:雖然這十七種工藝之中,有十種都需要用高溫燒製釉下彩,但是有些僅僅隻是形態和顏色不一樣,但是燒製的方法是一樣的,算是小小的簡化了一下吧。”夏傑對著屏幕前的觀眾們微笑道。
聽到夏傑說了“小小簡化了流程”之後,屏幕前的觀眾們本以為做起來會更加簡單一些時,夏傑接下來的話,卻又讓直播間的氣氛再一次緊張了起來。
“這些高溫要燒到1250攝氏度到1280攝氏度之間,並且要一次燒成,我沒有說錯,必須要一次燒成,否則將會極大影響到釉下彩的顏色。小小的簡化一下,也是為了能夠保證將釉下彩一次燒成。”
夏傑剛說完,直播間裏的觀眾們立刻有了極大的反應。
“十種顏色,一次性燒製完成,這根本就不可能吧?”
“是啊,瓷瓶本身就是一個立體的東西,又不是平麵,哪能夠保證十種顏色都能夠同時燒製到呢。”
“我現在算是明白了,為什麼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能夠被送進京城文化博物館之中,而且還作為國寶級別的文物,一直流傳到現在了。”
“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的地位,也正是因為這樣複雜的上釉過程和燒製過程,才一直沒有被人動搖過吧。”
“嘖嘖,一次燒成,要是燒不成功的話,就等於是瓷瓶廢掉了……真刺激啊!”
“感覺像是在玩生死輪盤似的,要是正好轉到了有子彈的時候,那就是一個‘死’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