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稍頓了頓,夏傑整理了一下思緒後,開始為屏幕前的觀眾們,介紹起常見種類的綠茶,該如何通過形狀來鑒別其品質的好壞。
“眉茶以條索緊而細形如魚釣者為上品,彎曲部位的在三分之一為宜,上尖下鈍,身骨重,下盤少,條索均勻,清潔而無夾雜及老葉硬片者為上品。”
“龍井則以扁而直,尖端不彎曲,身骨細嫩者為上品。毛峰則以細長而尖端微彎曲者為上品。島國玉露則以細長如針,而不彎曲者為上品。珠茶則以渾圓似珠,且甚細小者為上品。”
“自形狀方麵又可鑒定茶葉之來路,來路自以原產地為上品,如黃山毛峰,獅峰龍井,六安瓜片,均極名貴。但僅由形狀,尚不能絕對決定來路之正確性,必須兼看香味之特質,方不致錯誤也。”
關於茶葉的品質鑒別,其實自華夏茶文化開始盛行以來,就一直存在著。
因此,夏傑在給屏幕前觀眾們講解的時候,引用了前輩們關於茶葉品質鑒定的一些語錄,此刻說出來的話,也下意識帶上了一些引文論據的“古文腔調”。
不過,能夠關注上夏傑這位文人雅士的觀眾們,對於他剛剛所說的話,聽起來自然是一點兒難度沒有,畢竟“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嘖嘖,百科傑的講解,依舊是那麼的細致入微,感覺已經可以出一本關於茶文化的書籍了。”
“不過聽著夏老師的表達方式,想來應該是引用了一些前輩關於茶葉品質鑒定的方法,所以自帶一股古風氣息,倒也挺新鮮的。”
“哈哈,也隻有在偶爾畫國畫的時候,夏老師才會用這樣的方式說話。”
“哇塞,這些分類也太齊全了一些,有些茶葉我甚至連聽都沒有聽說過,是不是我太孤陋寡聞了?”
“前邊的朋友,並不是你孤陋寡聞,其實在夏老師講解的時候,也有好多的茶葉,我是聽都沒有聽說過。”
“雖然我也是個品茶人,但知道的門道在夏老師麵前真是不足道也!”
“僅僅隻是形狀,就已經有如此多的門門道道了,看來剛剛讓傑哥給咱們講解鑒別綠茶茶葉品質的想法,是十分正確的。”
“對對對,不能在沒有必要的地方,花冤枉錢。”
“哈哈,今天又在直播裏,學到了不少的新東西。”
“借貴寶地打個廣告,喜歡喝茶的朋友可以加我,夏老師說的茶,我這裏都有,而且還有驚喜哦!”
……
屏幕前的觀眾們,都沉浸於對夏傑講解說法的討論之中。
夏傑見到觀眾們如此著迷,講解的興趣也更加濃厚了一些。
“剛剛咱們講解完了形狀,接下來,咱們從色澤上邊分析:包括茶色之深淺,枯潤,鮮暗,均勻,及有無不正色,劣變色等項。”
“綠茶之色澤亦隨茶類而異,如眉茶珠茶輝白均以灰白綠色為上。毛峰則以墨綠而略帶褐色者為上,龍井玉露瓜片均以翠綠色為上。”
“總之,色澤須深而鮮,潤而均勻者為上。暗而枯,淺而不均勻,或甚至有不正色,劣變色,起泡者,有斑點者,均為劣品。”
“另外尤須注意一點的是,即茶條之彎曲部位亦須均勻適度,方為上品。鑒定形狀與色澤時,須將茶翻拌均勻,上下多看,並使光線分別自身前後來以對照之,兩盤茶葉,亦須隨時交換其位置以比較之。”
一邊說著,夏傑還特意抓取一把正在晾涼的茶葉,讓屏幕前的觀眾們能夠有一個視覺上的對比,能夠更好地接受綠茶品質鑒別的知識。
而此刻正熱情高漲,好奇心強烈的觀眾們,自然也是聽得津津有味,有些甚至還讓夏傑慢一點兒講,好記筆記,就好像正在上課的學生似的,格外地認真。
不過,對於想要記筆記的觀眾們,夏傑還是一如往常地回應道:“每一個人接受新知識的時間並不相同,所以想要記筆記,或者是分心了沒有聽到的朋友們,可以之後看一看視頻或者是錄播好了。”
夏傑的做法,屏幕前的觀眾們一點兒意見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