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跳牆出生便在達官之家,在清朝光緒年間,福州有位官銀局的長官,在家宴請上司布政使周蓮。”
“這位長官的夫人精於烹飪,她特地用雞、鴨、羊肘、蹄尖等主料,置於紹興酒壇中,以小火煨製成佳肴。周蓮吃罷,讚不絕口,回到衙內,要掌廚的鄭春發如法炮製。”
“鄭春發先向那位長官的夫人請教,掌握技巧後,聰慧過人的鄭春發對工藝進行了改進,以多用海鮮的方法,使此菜愈加鮮美。”
夏傑說完之後,直播間裏的觀眾也在熱切地討論著。
“原來剛剛開始的佛跳牆,並沒有使用如此之多的海鮮啊。”
“是啊,剛剛開始的佛跳牆,如果隻是使用雞、鴨、羊肘、蹄尖等作為主料的話,確實還挺樸素的。”
“看來,之後肯定還有發展的故事,要不然咱們今天怎麼能夠見到使用如此之多材料的佛跳牆呢。”
彈幕之中,有反應較快的觀眾已經發現了夏傑的故事還未講完。
夏傑點了點頭,算是肯定了這一位觀眾的猜想,而後繼續跟大家說道:
“後來鄭春發辭廚後,設立三友齋菜館,後更名聚春園,至今依然是福州首屈一指的著名餐廳,承辦各官府宴席,將多年研製的‘壇燒八寶’作為招牌菜。”
“在鄭春發繼續充實原料的方法下,主料增至海參、鮑魚、幹貝、魚翅、雞、鴨、豬蹄筋、羊肘、鴿蛋等十八種,被稱為‘十八羅漢’,輔料冬筍、冬菇等也添到十來種,再依其熟爛難易的程度,層次井然,均勻地放置於紹興酒壇中,以慢火煨製而成。”
“鄭春發食後餘香顯著,相當滿意,改命其名為‘福壽全’,此菜也深得各餐客的心,從此聲名大噪。”
“有一日,幾位文人顯貴慕名結伴而來,點了鄭春發的‘福壽全’,一揭蓋,頓時滿屋飄香,令人癡醉,個個稱讚味美絕倫。此時,席中一位秀才詩興大作,想起了那段趣聞,道:壇放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
“大家一聽,拍案叫絕,鄭春發驚喜之餘,立刻將此菜易名為‘佛跳牆’。百年來,成為了馳名海內外的頂級名菜。”
夏傑說完之後,屏幕前的觀眾們也都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那一位文人要是放到今天來,應該算是咱們的意見領袖吧,僅僅隻是一句詩,就讓這一道佳肴從此打上了他的印記。”
“不過,我確實覺得換了一個名字之後的佛跳牆,讓人更加有畫麵感,為這一道菜提升了不少的印象分。”
“如果是之前的名字,雖說平鋪直敘,但是與佛跳牆這個名字相比起來,確實還是少了不少的趣味性。”
“能夠將這一道菜一直改進,增添了足足十八種主料,看來這一位鄭春發也是一位偉大的廚師啊。”
“嘿嘿,這下子我知道了,佛跳牆在聚春園是最為正宗的,畢竟曆史故事裏都有提及,想來當初留下來的食譜,那一家餐廳也一直保存著,不然不會一直熱鬧到今天。”
“我就是福州的,這個我有話語權!每一次想要訂聚春園的飯桌,都需要足足提前一個星期,不然連進都進不去。就算是進去了,要是不提前兩個星期預約的話,也點不到佛跳牆,畢竟所需準備的食材太多,雖然我這兒是沿海地帶,但也架不住大家的熱情,指名點姓要吃佛跳牆啊。”
“確實,佛跳牆需要準備如此之多的材料,想來準備一頓也不容易。反正我看著傑哥準備了足足三天時間,以傑哥的水平尚且需要這樣的時間跨度,我們這種業餘愛好者,自然不用說,不花費大量心血的話,恐怕難以做出一道像樣的佛跳牆。”
夏傑看著彈幕裏的討論,隻是淡淡回應了一句:“每一個人想要吃到頂尖的美食,佛跳牆作為咱們華夏成名多年的佳肴,處理食材的難度、烹飪的手法等等要求高一些,也是很正常的。”
“所以大家若是想要吃到製作考究,口味不錯的佛跳牆,多等待一段時間,也是理所應當的。”
正如夏傑所說的那樣,佛跳牆需要準備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餐廳方麵處理起來難度大一些,需要提前預約排隊,也算是正常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