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留在四川(1 / 2)

永州現在軍工廠體係規模,產品線並不豐富,可是產業的鏈條很長,不亞於閻錫山的兵工廠,連重慶劉大帥的兵工體係,也在這兩年得到了極大的技術力量加強,劉湘還批準了楊吉輝,藍田玉的一批設備資金,調試完成擴產以後,怕是也能跟太原兵工體係一較長短,各有千秋了。

得到表揚了,馮天魁傻笑,其他人也不好追問,鄧錫候開始表態。

“我們四川軍人,受四川人供養幾十年,當然要爭取曆史的光榮,籍以酬報四川的人民,我先提個要求,槍械,彈藥,天魁老弟,得幫村一二。”

“日軍留給我們的時間太短,軍械的事情,我盡力而為,至少不讓大家把膛線磨平的槍,帶上戰場,這個月底,爭取再給你一個旅的槍械,同時提個要求,就是你們現有的武器彈藥不要留,全部帶出川去!”

“我們出川打仗,國府不撥付武器彈藥?”

馮天魁這兩年搞軍工,周小山不斷的拿出很多國內兵工廠的數據做對比,深知永州堅定擴大軍工備戰的緣由,他對國民政府軍工署的數據上了心,產量,儲備一清二楚。

“我怕的就是你們相信國府的承諾,實話給你們說,全麵戰爭一爆發,國府根本沒有應對這種消耗空前大戰的能力,不管是儲備,還是後勤保障,調撥,補給,後勤會亂的一塌糊塗,讓我們出川抗戰時候肯定會承諾的很好,可是一出去,你們深徹的感受到補給,彈藥的困難,打完了子彈,日軍衝上來的感覺痛徹心扉,作為將領,總不能讓我們士兵因為缺乏彈藥枉死,餓著肚子,拿著大刀,鋤頭,跟日軍拚命吧!”

打仗最怕碰見什麼?

就是武器彈藥給養掉鏈子,這下子,不僅鄧錫候臉色變了,郭勳祺,饒國華,潘文華,李家鈺也撓頭了。

這個判斷,周小山幾次反複給劉湘提醒,還要馮天魁給其他川軍將領打預防針。

看見他們很吃驚的表情,馮天魁再次強調。

”打仗就是打後勤,中日之間最大的國力差距,就是在後勤上,再說,到了戰場上,人家中央軍才是親兒子,且不說軍工廠產能有限,就是運輸保障,絕對也是給完了中央軍,才會保障川軍,大家別以為進入了**序列,就一視同仁了。”

有道理,都是帶兵打仗的老人,幾個人都在頻頻點頭。

鄧錫候突然想起什麼,連忙伸開雙臂,阻攔其他人說話。

—————

“天魁,我給你說,永州什麼都好,就是人口結構不行,巴中,南江,廣元當初戰亂,不說十室九空,人口損失很大。你們這裏工廠太多,工人多,農民少,不適合大量征兵。做個交易,我把梓潼油井提煉那個炸藥需要的原料都買下來,免費交給吳蘊初先生,然後我麵向成都平原征兵三個旅,提供部分汽油,你留守處幫我練補充兵,一年為期限,練成的兵,我們兩家一家一半?到時候拉去補充戰損,”

這個生意可以做啊,五個主力旅開出,連兩個警備旅也要分散在兵站,永州有的是地方可以騰出來練兵,馮天魁咧著嘴巴大笑起來。

看著馮天魁伸出的手,鄧錫候也握了上去,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