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擊之下,布賴恩特借著這一震之力全速飛退,頓時原本兩人糾纏在一起的狀況變為了巴爾德拉瑪獨自暴露在空中。
玄聲輕顫,鄧肯的身影不知何時出現在高塔上,曾經用來暗殺季同的“湮甲導引箭”自從那次回來就成為了斯拉夫煉金師的專攻項目,如今經過改良的恐怖武器就那樣一無遮掩地直奔“金毛獅王”的身軀,原來之前的退讓都隻是誘敵的手段,鄧肯那一擊才是真正的殺招。
額外在箭羽上雕繪了風係魔法陣的這一箭走得異常快速,感受到全身暴起的寒意,巴爾德拉瑪匆忙一錯身,自以為可以堪堪避過,不料那來箭在將要及體詭異地改變運行的角度,穿越堅固的甲衣,在他肋下帶起一蓬血雨。索性在最後關頭,戰士的本能讓他用手微微影響了來箭的軌跡,否則絕對是貫胸而過,當場斃命的結局。
好厲害的一箭,好陰毒的一箭,戰場上從來都是你死我活,無所不用其極,布賴恩特並不覺得這麼設計對手有什麼不對,但如果對方能憑自己的力量逃得一命,他也並不反感。
巴爾德拉瑪感到全身都失去了支撐,這一擊的傷勢異常沉重,鬥氣再也無法維持,身體無力地向下落去。感受到主人深陷危境,四翼冥獅再也顧不得逃跑將會帶來的恥辱,以最快的速度飛身俯衝,終於在“金毛獅王”落地前接住了他的身體,兩對翅膀全力揮動,朝著戰場的東方遁走。
主帥的逃遁,無疑給了本就狼狽不堪的討伐軍將士一記當頭悶棍。盡管沒有人看到戰鬥過程,但四翼冥獅屁股向後的狂奔不用說便昭示了落敗的後果,心中那幾乎不敗的神武形象轟然坍塌,不能不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戰場上向來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眼看著己方士氣低迷,幾乎組織不起象樣的反抗,費迪南德不得不發出了撤退的命令。好在部隊雖然形容憔悴,但畢竟大多都有過戰場經驗,退走時還算井然有序,小小帶著隊伍一陣衝殺,受人數限製,不能及遠,好歹追出了數裏方才施施然回城。
大戰過後的諾坎普帶了幾分蕭索,夕陽映照的原野上散落著數目龐大的屍體,乍一看怕不有兩三千具,其中絕大多數是來犯的討伐軍留下的,相信諾坎普人的悍勇給對手留下了永生難忘的印象。季同讓人打掃戰場,將那些屍體一一掩埋。
總體來說這是一場一邊倒的戰鬥,榮歸城獲得了完勝,在戰後的統計中,蠻族騎兵僅有二三十騎傷亡,而對方付出的代價不下於這個數目的百倍。然而季同心裏清楚,能夠獲得這樣的戰果是多方麵因素聯合作用造成的。除了攻擊的突然性外,己方戰力的未知和對方在來之前的輕視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加上一早就知道戰爭將要發生,很多方麵都有了詳細妥善的布置,能夠大勝並不奇怪。
不可否認,在這些因素中很多都是可一不可再的,敵人會不會就此放棄吞並諾坎普還尚未可知,但一旦再有戰事發生就需要有應付惡戰的心理準備。在這場轟轟烈烈的大勝中,同樣暴露出了諾坎普軍事上的一些缺陷。
首先是騎兵在絕對數量上的不足。大波龐魔獸騎兵的強悍毋庸置疑,在同等數目條件下幾乎所向披靡,但戰場不是決鬥場,沒有人會愚蠢到計較是否公平,八百騎的隊伍一旦被數千上萬人重重圍困,同樣會陷入窘境,今天暗虎軍團采取的梯次防守便是一個鮮活的例子。
諾坎普並不缺少優秀的戰士,無論是愷撒族,還是其他相對分散的特種戰鬥職業者,論單人實力,都要遠超野蠻人武士,但他們都不曾接觸過騎兵的戰鬥方式。在如今的大規模戰場上,騎兵所擁有的優勢絕不是一點半點,坐騎強大的衝擊力和靈活快速的移動都足以讓騎士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遊刃有餘,當步兵麵對騎兵,很多情況下根本無法獲得正麵交戰的機會。在今天的觀戰中深刻體會到了這一點,季同心裏像被七八隻小手撓了一遍,癢癢得緊,急切地盼望著能為自己的戰士們物色一批優良的坐騎。
草原人的風驥無疑是最先躍入腦海的,出類拔萃的速度在今天的遊擊戰中格外出彩,但那畢竟隻適合於快速反應和遠程部隊,大多數力戰型勇者更需要那種體型壯碩,護甲堅固的堡壘型坐騎。況且風驥繁殖率較低,生長周期漫長,不適宜大規模配備,這個選項被自動否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