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隨時準備起飛的條件(1 / 2)

打開電腦。

百度......

我擦咧,百度呢?

李文音一臉懵逼的看著屏幕。

鼓搗半天,終於找到了搜索引擎。

想要知道的問題太多了。

接下來,一整個下午,李文音都呆在自己的屋子裏,瘋狂汲取著這個世界的信息。

肖邦還在,李斯特沒了。

克萊采爾還在,帕格尼尼沒了。

總體的世界曆史發展,倒是還能看到一些原世界的框架,但是本質上的改變卻很大。

耳熟能詳的四大名著,詩人李白杜甫依舊還在語文課本裏呆著,近代的文學發展的反而似乎更加迅猛,居然在2012年的時候,網絡文學便已經與傳統文學並駕齊驅。

音樂的發展雖然慢了一點,但似乎也已經初露騰飛的苗頭。

但是嘻哈文化這一塊,對比前世來看,卻如同一片荒漠。

當文藝複興與工業革命同時出現在了美國的時候,引發的文化變革便已經不是蝴蝶效應所能描述的了。

起源於黑人的嘻哈文化,卻始終被文藝複興帶來的古典風壓製了一頭。

李文音有些理解了,為什麼父親聽說自己想要玩嘻哈會這麼反對。

音樂圈的鄙視鏈就如同文學界當初一般。

寫傳統文學的看不起寫武俠的。

當武俠並入傳統文學後,兩撥人一起看不上寫網文的。

而那些玩古典的同樣看不起通俗的流行,兩撥人也同樣看不上玩嘻哈的。

很正常。

搜了幾首所謂的標杆性的嘻哈音樂,李文音腦瓜子都開始嗡嗡的。

主題?

葉子,鈔票,酒精,女人。

你們除了這些就沒別的可唱了?

旋律性?

本來以為還不錯,但是看了看樂評......

伴奏居然都是直接扒別人的素材。

如果說隻扒了loop包,倒是很正常,但是你就給人家的曲子裏加上點鼓點beat,remix重製怕是也沒有這麼粗糙。

至於唱功......

在李文音原本的世界裏,說唱發展的非常迅捷,雖然依舊有許許多多的垃圾,但至少,站在頂端的說唱人,唱腔上的韻律與節奏都非常的富有音樂性。

強弱分別,音樂節奏,韻律。

但這裏......

若是換個普通人,可能覺得這並沒什麼區別,但是在李文音的眼中,這強弱與節奏,調性與音準簡直是一塌糊塗。

唉!不怪別人看不上。

你這唱的再耿直幾分,伴奏再換個快板,簡直就像極了鼠來寶。

當一種文化沒有人去真正的鑽研頂尖,圖著種種欲望而誕生的各種作品,總是會充滿了糜爛的腐臭味。

流行,搖滾,民謠,古典這些呢?

國外電音都已經開始形成獨特的文化了。

國內居然還在照搬人家以前玩剩下的那些東西。

如果讓李文音形容一下現在的國內樂壇。

“音樂荒漠!”

相比前世,這裏的互聯網發展速度過於迅速了,隨之伴生而來的,就是許許多多套旋律的口水歌,隨處可見的“文化垃圾”。

人心浮躁的更加難以抑製。

流量大行其道,真正願意鑽研本質的人卻始終難以出頭。

看看這些新聞熱搜?

“當紅小鮮肉吳晗坤疑似夜會歌手劉倩文,兩人在酒店門前熱吻。”

搜一搜所謂的這個吳晗坤與劉倩文......

詞條上的代表作品就那麼可憐的一兩個。

但人物經曆中密密麻麻的八卦事件卻幾乎占據了整個電腦版頁,看的李文音是目瞪口呆!

種種黑幕不斷的在被人扒出,在被人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