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音樂的評判(2 / 2)

......

當宋孟軍結束了表演後,評委席上一陣沉默。

陳國濤終於率先開口了。

“小宋的這首《毫米》,確實很好聽,很不錯!但是這裏麵有一些......樂理方麵的東西,還需要加強,整首歌的調性調式上有些混亂。”

陳國濤還是沒有說的太直白。

在古典教授看來......

這首歌壓根就不在調上。

但悅耳度確實還不錯。

所謂的調式,即是以一個音高作為主音,然後按照一定的音程關係構成的一種音樂體係。

但這首《毫米》.......

主音似是而非,結構上有些紊亂。

主和弦不明,甚至感覺和弦上有些亂。

而且還並非是沒有主音的無調式音樂!

通俗來講,比如其他一些音樂,變調來唱,還會很好聽,甚至很多人或許聽不出來變調了。

但這個,一旦通過譜子變調唱,當場問題就極其明顯!不和諧的地方便會被瞬間放大!

王景德點了點頭,開口說道。

“我一直覺得,寫單旋律是要懂和聲的。寫單旋律的時候,橫向的旋律和縱向的旋律是應該同時構思的。這首歌確實還不錯,但是和聲太單一,缺少了一些流動性!”

同樣,王景德也沒有說的太細致。

這就是樂理知識匱乏的裁縫才會犯得錯。

裁縫裁不出調式,在調式混亂的情況下,或許會好聽,但絕對算不上優秀的音樂。

“謝謝老師們的點評!”

宋孟軍鞠了一躬,麵帶誠懇的說道。

“也謝謝老師們指出不足!”

評委們點了點頭,都沒有說話。

但李文音卻暗自嘟囔著。

“你不足很明顯啊,還用評委們指出嗎......”

這就好像是連食材都沒認明白,該如何處理完全就是照貓畫虎般的瞎B亂搞好吧!

而且不說樂理方麵的......

雖然還真挺好聽的,但是總感覺,你這所謂的描繪悲傷愛情的歌......

完全沒有逃脫掉抒情歌曲極易犯的雷區。

無病呻吟!

完全沒有故事,沒有內核,單純就是哎呀我好悲傷啊好像死啊我好愛你啊。

這種感覺......

但是似乎網絡上的評論卻有些不一樣。

【什麼嘛?!我感覺很好聽啊!】

【對啊,挺好聽的啊!音樂不就是好聽就行嗎?!】

【就是!難道非要像李文音那樣花裏胡哨的按照格式才叫音樂嗎?!】

評論區裏洋洋灑灑。

這是普通人最直觀的感受。

音樂=好聽就行。

但每個人的品味與取向都不同,這種好聽不好聽的評判,實際上就是主觀的喜歡與不喜歡。

同樣的音樂,喜歡的就等於好聽,不喜歡的就等於難聽。

這對普通人來說是無可厚非的。

但對音樂人來講,從更深的層次去賞析的話。

那細節可就太多了。

很簡單的一點,有些歌的細節,不說可能聽不出來,但是一旦被明白人指出,你會感覺驚為天人。

這就是深層次的一些東西。

就像有些音樂,聽起來好聽,但是火了一段時間後,隻會銷聲匿跡,風光不再,很少會有人懷念,甚至過很久後再次聽到,會感覺意外的難聽。

但有些音樂,就像是醇厚美酒,初入喉的感覺或甘甜,或辛辣,或刺激,但越品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