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水係列”的基本形態是“小漩渦”。“小漩渦”跟“水線”的區別是,“水線”是依靠流水向同一個方向用力,集中攻擊一點,而“小漩渦”則是通過水元素做圓周運動,以多重圓周的不同運動速度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片漩渦攻擊區域。在這片區域裏,水元素本身通過不同速度的運動本身具有攻擊力,而在水元素的圓周曲線圍成的空心以及漩渦周圍,又有著離心力和向心力的牽引,小小漩渦,卻有著複雜的攻擊形式。
“小漩渦”需要參與進去的水元素雖然比“小水滴”和“水線”為多,但跟“水立方”一樣,由於水元素的運動在每一個圓周達到了平衡,依靠慣性就能夠維持下去,所以在耗費魔法值方麵,並不見得就比“小水滴”和“水線”更多。而且在攻擊的過程中,“小漩渦”依靠本身的運動平衡和自帶的攻擊效果就能夠產生傷害,不像“小水滴”和“水線”在每一次攻擊的時候都要重新注入魔力。相比之下,“小漩渦”在形成之初要花點時間製造水元素的圓周運動,但在接下來的攻擊中間,卻省力不少。
使用水係魔法的時候,可以隨時調整“小漩渦”中每一個圓周運動的運轉速度,這就讓“小漩渦”產生的攻擊時刻都處於一種變化之中。而這些變化基本上都隱藏於整個漩渦之中,跟其他技能相比,更加無跡可尋。同時,還可以調整每一個圓周的大小和運動軌跡,將其中一部分水元素形成的圓周從“小漩渦”的基本形態裏麵調出來,形成新的圓周運動,跟整個“小漩渦”一起發動進攻,讓敵人防不勝防。
一般來說,如果進攻的時候以“小漩渦”本身的運動為主,係統會自動判定這個技能仍然是“小漩渦”。而當獨立出來的圓周跟“小漩渦”本身的運動已經需要耗費相等的魔法甚至更多的時候,根據係統設定,就已經是一個新的技能了。
除了“小漩渦”這個基本形態之外,“湍水係列”的魔法還有“大漩渦”“小雙漩”“大雙漩”“小三漩”“大三漩”“小球漩”“大球漩”“小漩洞”“大漩洞”“小漩陣”“大漩陣”等技能。
“大漩渦”,顧名思義,就是將“小漩渦”的規模不斷增大,形成一定的規模之後,攻擊的效果和方式已經發生變化。係統是以漩渦中心的空洞是否能夠將一個人套進來作為基準來區別“小漩渦”和“大漩渦”的。“大漩渦”跟“小漩渦”的最大不同,就是可以講整個敵人拉入漩渦中間的空洞,形成漩渦最強力的攻擊。而“大漩渦”跟“小漩渦”一樣,同樣依靠慣性來推動,所以在形成之後,其威力非常強大,而耗費的魔力也並不比“小漩渦”更多。戰鬥的時候,如果前期的準備時間充分,這個技能非常經濟實用。
“小雙漩”就是形成兩個“小漩渦”,互相呼應,通過兩個小漩渦的位置變換來達到更加靈活的攻擊效果。兩個小漩渦跟一個相比,當然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簡單,對於攻擊威力的增長來說,強大的已經不止兩倍三倍,而是七八倍了。“大雙漩”則是兩個“大漩渦”一起,效果跟“小雙漩”比較類似,不同之處隻是跟“小漩渦”和“大漩渦”的區別差不多。
“小三漩”則是形成三個“小漩渦”。而“小三漩”的威力跟“小雙漩”相比,增長得就是百十倍了。因為三個“小漩渦”已經形成了麵的攻擊。而且在三個“小漩渦”之間,還形成了一個新的中間地帶,雖然並不封閉,卻因為三種離心力的交彙,有著強大的聲勢。“大三漩”跟“小三漩”差不多,也是用三個“大漩渦”構成,但威力也更為強大。
無論“小三漩”還是“大三漩”,都可以調整三個漩渦中每一個的大小,可以三個大小相同,也可以三個大小不同。而在攻擊中間,跟“小雙漩”和“大雙漩”一樣,不同漩渦中間的水元素圓周運動也不盡相同,可以構成不同的攻擊效果。
“小球漩”是將若幹的“小漩渦”彙聚成一個球體,在球麵的每一個部分都有著均勻的攻擊力,而整個球體又為每一個小漩渦提供內部支撐,這樣的小漩渦也更加穩固,同時也彌補了小漩渦在不同的部分因為形態的不同而產生的力量的差異,減少了敵人弱點攻擊的機會。“大球漩”跟“小球漩”的差別在於,“大球漩”表麵的那些空心漩渦同樣能夠將敵人卷進去,而“大球漩”內部的空心漩渦形成縱橫交錯的空心隧道,依靠著無數大漩渦之力可以對卷進之敵最大限度地殺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