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見駕之前(1 / 2)

論壇看得差不多,遊戲裏也是天光大明。我需要去接受漢靈帝的第一次接見了。

從此前看過的很多三國題材的網絡裏,我知道見皇帝之前首先必須做一項非常必要的功課,那就是給十常侍和何進分別送點東西。不過在此之前,我還得先見盧植。作為當前朝廷裏的儒林領袖,盧植的意義表麵上不如十常侍和何進,其實他的影響力更大。後來三國的兩大諸侯劉備和公孫瓚都是他的學生,由此就可見一斑。

降落雲頭,打聽到盧植的府上,一通名,盧植早已迎出。

“匈奴公戰功卓絕,一舉平定匈奴,解決了我秦漢兩朝的心腹大患,實在可喜可賀。今日匈奴公大駕光臨,真是蓬蓽生輝。”盧植一見麵就拱手道。

“盧大人客氣了,小可不過是後起之秀,跟盧大人這樣的朝廷股肱相比,實在是螢火之比皓月。小可今日來接受陛下接見,順便先到盧大人府上一敘,打擾打擾。”

“哪裏哪裏,朝廷久無生氣,匈奴公此來,定當為朝廷增色,還請入內一敘。”

分賓主坐下,盧植立刻長籲短歎。這早在我的意料之中。以我目前“儒林宗師”和軍功顯赫的“匈奴公”“陰山假王”的雙重身份,盧植早已將我當成了自己人。當前朝廷的形勢,肯定是讓盧植非常鬱悶,而他的鬱悶又無處排解,所以這時候估計要爆發了。

果然,在我的探詢之後,盧植就打開了話匣子:“匈奴公應該知道,我朝自光武中興之後,一向由宦官和外戚交替專權。直至數十年前,我儒林士子奮起正本清源,怎奈宦官和外戚勢大,儒林士子紛紛被打成黨人,直言者惹禍下獄,受盡折磨。今日我輩,隻得在朝廷三緘其口,作那太平粉匠繡花枕頭,豈不可歎。我等雖忠於王事,皇上卻總是被宦官和外戚蒙蔽。本官恨不得提三尺劍斬佞臣頭,隻是不得機會矣。”

再次得到意料之中的答案,我也隻得歎息道:“黃鍾毀棄,瓦釜雷鳴,奈何!”

卻聽盧植憤然而起:“匈奴公今日擁百萬重兵,聲名顯赫,我等無不望公舉兵洛陽,鋤奸去邪,為大漢重開萬世基業,則朝廷幸甚,百姓幸甚。”

又是意料之中的答案,我也拋出了早已準備的答複:“盧大人此言,實在振聾發聵。隻是宦官外戚,今日皆挾天子以令諸侯,我雖有兵,終究為朝廷下臣,以下犯上,名不正則言不順,百姓視我賊寇,朝廷視我亂臣,恐怕未到洛陽,已成齏粉矣。在下非不願出力,實不能為耳。”

盧植聽我言罷,縱聲大笑:“匈奴公之言,他人當以為公瞻前顧後,獨老夫以為,匈奴公大實話耳。老夫固知,公今日新定匈奴,需要坐鎮邊疆,為朝廷守太平。而匈奴之兵將,也未必盡聽公之言也。老夫之盼公,若大旱之盼甘霖,然則不能拔苗助長也。公既有此誌,老夫願為公謀。目前當善守其地,養其勢力。三年五載之後,若朝廷有變,公可乘間而入,那時候名正言順,朝廷和氣,百姓歸心,萬世功名指日可待也。”

盧植的表現終於讓我大吃一驚。沒有想到他能夠想得如此周到。跟審配所言不謀而合。隻不過審配所言,實有讓我取朝廷而代之之心,盧植卻是一心為國。

但我還有顧慮,隻得言道:“盧大人所謀極是,然而江湖路遠,廟堂一言而江湖變色。我欲在匈奴發展,奈何樹欲靜而風不止。今日宦官外戚不能動我,因我新有微功。假以時日,世易時移,我能否在匈奴待下去也難說,又何來萬世基業?”

卻見盧植穩坐釣魚台,仿佛早已知道我有此等說辭,微笑道:“匈奴公果非常人也,若不能看得如此長遠,也不能將匈奴一鼓而定。老夫深知,匈奴公此來,雖然先來見老夫,也定要去見張讓何進等人。見張讓何進是分所必然,非此不足以長保基業。而匈奴公首先來見老夫,老夫聞門吏通傳,未見公而已知公乃非常之人。公且寬心,大丈夫做事不拘小節,今日公之所為,盡在老夫眼中,儒林之中,自有老夫為公說項,公放心所為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