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處都是忙碌的玩家和黃巾軍。玩家的忙碌自然不用說,剛剛進入新劇本,一個個憋足了勁,恨不得自己就是下一個張好古。黃巾軍的忙碌同樣可以理解,換了你今天晚上要造反,殺光武帝故鄉的郡守,你也會非常緊張。而張曼成的大帳,這時候就靜悄悄地躺在忙碌的黃巾軍和軍帳的重圍中。在一名黃巾將領的帶領下,我感到一路上很靜,跟遠處的喧囂格格不入。很顯然,黃巾高層正在對作戰計劃做最後的完善。
“報告渠帥,張好古將軍到了。”這時候領我過來的黃巾將領發話了。
張曼成匆匆兩句交代,停下跟兩個將領的交流,轉過頭來。一刹那間,張曼成目射精光,向我看了過來。我見那目光中透著一絲欣慰,頓時心中有底。急忙施禮。
“末將張好古見過渠帥。”
在黃巾起義的軍製中,跟目前玩家勢力的建製有些不同。玩家勢力中,方帥在渠帥之上,而黃巾軍則正好相反。“渠帥”是統領好幾個甚至十個以上大方的黃巾高級將領,整個黃巾軍中,這樣的渠帥也沒有幾個人。如果馬元義不死,應該算得上一個。而現在,這樣的人隻有一個,那就是張曼成。因為目前黃巾軍三大主力,各自統領十二個大方;其中張角親自統領冀州黃巾,張梁和張寶共同統領著青兗豫三州黃巾,張曼成獨自統領著荊州黃巾。張梁和張寶以地公將軍和人公將軍之尊,尚且要兩個共同統領一部主力,可見張角對張曼成的倚重。
張曼成目光中欣慰之意更濃:“將軍免禮。目前黃巾剛剛起義,缺乏人才。將軍竟然已經擁有11級統帥的軍銜,實在足以擔當大任。不知將軍對目前的局勢如何看法?”
我的心中一喜,考題來了,隻要答得好,肯定有獎。對於僅次於趙本山先生之下的大忽悠張好古先生來說,這肯定是小菜一碟。
“渠帥,在末將看來,大賢良師分兵三路,隱隱然有包圍洛陽,一舉而定天下之勢。隻可惜馬元義方帥不幸遇難,洛陽失去了內應。我黃巾三路大軍圍城不下,一旦遷延日久,勢必被朝廷軍中心開花,外圍反包圍。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所以大賢良師索性製定了繼續三路圍城,鞏固內圍和外圍防線,徐圖進取的大計。這個大計的缺點是朝廷軍目前勢大,司隸兵力雄厚,三路圍城卻急切間不可下。同時朝廷還有益州、雍州和涼州作為後方。而我黃巾軍卻進不可下,退亦無可守,處境尷尬。所以三路大軍急需連成一片,不求進取,但求自保。但長此以往,依然難逃敗亡的命運。所以當今之計,唯有建設鞏固的後方,化無可守為可守,慢慢消耗朝廷軍主力,直到朝廷軍再也無兵可守,那時可以一鼓而下。”
張曼成越聽眉頭皺得越緊,卻並無不悅之色。可見他對目前的處境也非常清楚,也很認同我目前的分析。
“在將軍看來,我軍應該如何建設穩固的後方?又如何慢慢消耗朝廷軍主力?”張曼成雖然認同我的觀點,但顯然這方麵也曾經是他思考過的,並且一直沒有想好辦法。
“到南方去。黃巾無根基,急切間不能攻下洛陽,所以最好距離洛陽稍遠一些。目前渠帥領荊州黃巾,荊州必取。另外益州為朝廷軍大後方,又緊鄰荊州,取下益州,可以斷絕其後路,相機進攻雍州涼州。雍涼若下,有大賢良師領軍斷絕其東路,洛陽必為死城,不戰可下。然後渠帥領軍取揚交,回師徐豫,與大賢良師南北夾攻,河北四州指日可下,此後朝廷大勢已去,洛陽孤城不可守,大事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