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南陽城留下的兵力,包括三個分身角色、三個家將、1344名私兵、273個私兵伍長、56個私兵隊長、14個私兵曲長、7個私兵部長、8000多個角色及其40多萬私兵、近10萬基本部屬、3000萬“海波軍團”、6000萬保留武將、10萬南陽兵和300萬黃巾。這將近一億大軍,有9000多萬是需要軍需來養的,隻有極少數兵力不需要軍需。目前以南陽城的軍需來說,也隻夠維持這些兵力在城中的軍需,再要拖出去打仗,就必須很快解決軍需補給問題,單單依靠南陽,已經不足以維持戰爭所需要的軍需了。不過南陽這樣一個大郡,也需要有大量兵力駐守,有沒有拖出去打的軍需,這一點也不是十分重要了。而且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時間,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布好一個對自己有利的局,畢竟朝廷還沒有反應過來,正是爭取主動的時候。如果要等到湊夠糧食,黃花菜也都涼了。
不過我現在還是有五十萬大軍可以動用。這種免費的兵力,不用白不用。我開始考慮起如何對這部分兵力進行使用的辦法來。
所以我現在就開始在地圖上仔細查看,尋找可以用兵的地方。看來看去,還真給我看出了端倪。良久,我不由感歎,還是事在人為啊。
我對這部兵力的使用方法是,將其派往嵩山,沿著山脈前進,同時進行狩獵捕魚采集,準備後續兵力的軍需。平均下來,每個人每天要準備200個人的軍需。但如果隨後其他兵力跟上後一起準備軍需,那就可以做到自給了。然後我再在南陽城想一點辦法,爭取三五天之後可以帶大軍越過嵩山,直逼洛陽,埋伏在山中,隨時準備出擊。
立刻將唐白找來,讓他和曹鬢霜帶隊,五十萬大軍即刻出發,避開耳目,到嵩山為全軍開路,準備後續大軍的軍需。
唐白和曹鬢霜領命而去,而我這裏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繼續籌備軍需了。三五天之內,七個縣城應該可以打下來,到時候可以提供一部分軍需。但隆中、新野、宛城、苑縣四縣,有的將成為前線,有的要給前線輸送軍需,顯然不可能有餘額送到南陽。於是就隻剩下西城、武當、襄鄉三縣,大約可以提高大軍三五天的軍需。從理論上來說,嵩山可以獲取全軍的軍需,但再大的山,總也有產量的限製,把嵩山翻個底朝天,估計也隻夠大軍三五天的軍需。也就是說,目前可以保證大軍七八天的軍需,再多就要想點辦法才行了。
想了一想,我的辦法已經有了。立刻命令留守黃巾軍都督龍五,帶著黃巾軍去把南陽本地的大戶“請來”。而我這裏一邊找來降軍了解情況,一邊根據了解到的情況書寫若幹張借條和捐獻憑證。
很快南陽的大戶就都被“請到”了。那陣勢,真是黑壓壓一大群,把這些大戶組織一個軍隊,可以達到營編製。這沒有辦法,南陽作為光武帝的故鄉,有著很多顯赫的貴族,而另外還有很多攀附貴族得到發達的小康之家。總之,哪怕全國各地人肉都吃光了,南陽也不會缺糧,而且吃上幾百年完全沒有問題。
現在這些大戶被“請”到我這裏,一個個麵色如紙,戰戰兢兢。誰都知道,現在我們這批人,往好了說,是“義軍”;往壞了說,那就是“綠林匪盜”,一個個吃人不吐渣子,弄不好小命就交代在這裏了。當然,破財是肯定的,區別隻在於破財之後到底能不能消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