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族。羅馬戰區。凱爾特、摩洛哥、巴比倫、敘利亞搞定。下一個遊戲日就可以攻擊麥加、以色列、蘇伊士、利比亞了。到時候將隻剩下埃及了。而在帝國戰區,馬騰韓遂攻占並州,張繡攻占荊州,我攻占冀州。馬騰和韓遂已經不失時機投降了張魯。也就是整個帝國戰區,隻有一個幽州還沒有打下來了。
又是一個新的國戰日,我在各個方向都已經取得了攻占一座州城,奪回一座州城的戰果。雙方的戰果對比,已經變成了對韓國七比三,對其他玩家八比二,中國玩家的強勢越來越明顯。不過各個方向都至少百萬個戰場,這意味著,韓國玩家手裏,至少還有30萬個州城在手裏;其他國家的玩家,也有20萬個州城在手裏。盡管我方手裏握有對方70萬甚至80萬個州城,但在相關的國戰計算模式之下,到時候雙方的差距並不會太大。尤其是雙方奪得其國的玩家,將重新從玩家領開始作戰,在六個國戰日之內,自己的領土將要依靠其他玩家來鎮守,到時候還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也就是說,雙方的一線玩家將不斷暫時退休,不斷由二線玩家來挑大梁,終有一個時候會達到相對的平衡。當然,六個國戰日,也就是現實時間六天之後,一線玩家將再次回來,那時候如果還不能扭轉劣勢,那就麻煩大了。
而在怒鞭劇本緊鑼密鼓地戰爭的同時,黃巾劇本也已經白板重啟了。從這個劇本開始,係統根據玩家的表現,又有了新的規定,那就是追隨戰中,玩家的兵種隻能對玩家本人的私屬兵力使用。NPC將隻能自帶兵種,或者在戰爭過程中由NPC自行領悟新的兵種。而且新的兵種隻對特定的NPPC不能傳承。
同時,國戰也發生了變化。新的國戰體係,將采用大戰場作戰的方式,人數多的一方將按照對方兵力數量分成多次作戰。每個國戰日計算一次人數較少一方的戰損,取平均值。國戰還是以攻占對方國家一次劃上一個逗號,然後再從頭再來。當然,這是從每個戰場來說的。所以每個戰場上,人數多的一方的人員配置就需要比較平均了。但第一個國戰日配置之後,以後就不能再重新配置了。如果雙方的玩家數大致相等,則不需要分戰場,直接打就是了。如果相差較大,就要進行合理的戰場劃分。有的時候雙方都要分成若幹戰場。
首先還是排名戰。在人界,我的優勢依舊無可阻擋。在強大的骨龍和亡靈騎士的圍攻之下,順利搞定NPC校尉,奪得排名第一的同時,也成功得到兩個所的NPC兵力。
接下來是玩家爭霸戰。我還是用老辦法來打。這種打法,雖然全世界玩家都知道,但大多數人又不得不中計。畢竟戰爭打得就是實力。如果不集中兵力,被各個擊破更加不好玩。再說在相同的情況下,很多玩家的類似戰略最後不得不胎死腹中。我也是得益於兵種的扭擺才能成功。而像我這樣一開始就擁有扭擺兵種的,人數非常少,除了我幾乎沒有。所以對方玩家總是樂此不疲地中計。很快我就順利拿下了一個小領。
對抗戰。依靠著兵種優勢和炮龍兵的威懾,問題也不大。最終我以四個所的兵力,獲取了一個營的兵力。在這種對抗戰中,玩家自己的NPC兵力都能夠無損複活,主要就是看殺傷敵軍的數量。所以其他玩家在對抗戰也大有可為。隻要能夠利用各種優勢全殲敵軍的,基本上敵軍的兵力就是自己的了。不過一般玩家在這種劣勢的兵力對比之下,是很難有所作為的。根據戰爭的勝負結果,玩家得到的兵力數量也不同,原則上如下:完敗5%,潰敗10%,大敗15%,敗20%,下風25%,平手50%,上風75%,勝80%,大勝85%,狂勝90%,完勝100%。完敗為全軍覆沒,潰敗為隻有低於25%逃出戰場,大敗為隻有25%到50%逃出戰場,敗為50%到75%逃出戰場,下風為75%到90%撤出戰場,平手為90%離開戰場,上風為對方75%到90%離開戰場,勝為對方50%到75%撤出戰場,大勝為對方25%到50%逃出戰場,狂勝為對方25%以下逃出戰場,完勝為對方無一人漏網。我擁有私屬兵力呐喊助威,跟主力一起作戰,而主力又多達四個所,跟對方旗鼓相當,所以對方無一人逃脫。也正因此,我的總兵力才提升到七個所普通NPC+八個所亡靈兵力,達到了三個營。
追隨戰。第一戰還是“逃出徐州”劇情戰爭。全世界玩家這一次都學乖了,誰也不願意到曹操的陣營,因為誰都知道我會在劉備的陣營。而我也沒有讓大家失望,果然選擇了劉備陣營。於是一共10個遊帥部的兵力,都將在劉備陣營作戰。劉備的NPC總兵力為一個參帥部,最終還是決定兵分三路,劉備自己帶著三個牙帥部NPC和六個遊帥部玩家一路,關羽張飛各帶著一個牙帥部和兩個遊帥部玩家一路。這一次我被分到了劉備這一路。
玩家全部加入劉備陣營,這讓我的心裏頓時涼了一截。不過係統在這方麵很善解人意,從這個劇本開始,多出了【準玩家兵力】。也就是說,係統將根據加入雙方陣營的玩家數,自動為另外一個陣營補充準玩家兵力。這些準玩家兵力的實力都在玩家的平均水平。到時候首先跟玩家作戰的,將是這些準玩家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