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9章 搞定李豐(1 / 2)

而所有兵種中,最具有傳奇色彩的,則是薛仁貴的火頭軍。傳說中,薛仁貴的火頭軍除了薛仁貴本人之外,一共有九人,而其他九人此後也成了著名將領。這意味著薛仁貴的火頭軍是非常強大的。這個兵種不僅擁有上水階紫色攻防血32其他8加成,而且一入火頭軍,人人皆成有名武將,擁有牙將一格的將格,將格實力係數就達到了6.6。不過在目前的戰場上,係統隻象征性地給了每個人普將一格的將格,將格實力係數隻有1.2。而且這一點持續絕對屬性加在敏捷上,對於攻防血沒有什麼影響,但命中、閃避和移動速度係數卻事實上達到了16。這也是當初薛仁貴帶著一點點兵力就敢過來搶占我軍小領的原因。

這一次薛仁貴和薛訥各自招了一個彪的火頭軍,而其實薛訥那一個彪的火頭軍,並不是普通的火頭軍,而是此前張橫和李俊帶領的一個彪梁山水軍。如今把這個彪的梁山水軍招為火頭軍之後,這個彪的兵力就成為陸上和水中都非常王牌的兵種。跟賨人營一樣,薛仁貴對這個營非常看重,也不希望這個彪有什麼損傷。所以通常情況下,還是把這個彪的兵力放到水上。也就是說,這個彪已經成了水麵的巨無霸兵力。

戰爭開始之後,李豐並沒有打算跟我軍拚水軍,他知道那不是他的強項。所以他的主要進攻方向,也就變成了陸路。由於薛仁貴搶了一塊益州的小領,對方的陸路攻擊,也就是從這個小領出發,直接攻擊我軍的小領。兩塊小領之間地勢比較平坦,有利於雙方運籌帷幄。但李豐一開始並不想發動攻擊。他還是想充分利用係統規則,先做好穩固防守。李家班的小領在大別山山麓,淮河從小領邊經過,但上岸後還是比較險要的地形。也就是無論從陸路還是水路,對方都能夠依托有利地形進行防守。

在這種地形之下,我軍派出的零星兵力很難混入,也就是此前我軍派人搗亂從而維持戰爭的戰術已經不能使用了,我軍必須拿出切實可行的攻擊手段才行。最終薛仁貴想來想去,包括他的火頭軍在內,似乎都不適宜於攻堅戰,唯有賨人營為刀盾步兵,比較適宜於攻堅,如今正是關鍵的惡戰時刻,放出這些賨人營正是時候。不過薛仁貴轉念一想,總覺得我軍在這種地形之下打仗太吃虧了。反正我軍贏得已經夠多,不如退避三舍,讓出這一場戰爭,然後再徐圖進取。在跟張嶷商量一番之後,張嶷覺得既然薛仁貴都這麼說,那麼就確實不該打這一戰了。所以這一戰的結果,是我軍不戰而退。李豐輕易取得了勝利。

於是戰爭進入下一場,敵軍的主帥換成了李勝,我軍的主帥則換成了張翼。張翼跟張嶷是同期在諸葛亮和薑維麾下作戰的將領,所以兩個人沒有本質區別。唯一的區別是敵軍換了主帥,同時地形也變了。敵軍新增了15個曲的兵力,總兵力達到119個曲。由於李勝最後的職位是荊州刺史,所以對方的戰場也搬到了荊州。荊州戰場就很有利於我軍的作戰了。對方的小領都在江邊的平地上,基本上一馬平川,把大軍開過去,就看雙方的火力。而對方依舊跟此前一樣,隻需要從益州的小領出發,就可以很方便地攻打我軍。但跟上一場戰爭相比,對方已經沒有防守的優勢了,我軍的人也很容易混進去搞東搞西。

戰前大家又開會了。這一次還是張學良建議,我軍堅守不出,引誘對方來攻擊。因為這個李勝也是一個草包,被司馬懿騙得團團轉,到時候一定會犯錯誤。隻要他跑出來打,我軍就可以利用地利優勢,將其拿下。當然,最關鍵的,還是要把李豐拿下。畢竟李豐的存在對於我軍太致命了。把對方這個頂級武將直接拿下,接下來一段時間,我軍又可以麵對對方的一級武將就可以了。對此薛仁貴也非常同意,於是大軍進入戰場。我軍的主帥張翼跟張嶷一樣,對薛仁貴非常倚重,所以薛仁貴得以繼續指揮作戰。這場戰爭我軍又新增了28個曲,總兵力達到257個曲。兵種的調整並不大,張嶷的兵力變成了一個彪,張翼則帶著37個曲的兵力,跟張嶷一樣,也招成了連弩兵。這意味著我軍的遠功攻擊力,連弩兵就達到了57個曲,小拽兵一個彪,黃巾道士一個彪,天師兵一個部,漢中弓兵一個曲,共計83個曲的兵力。這83個曲的兵力,都留下來守家了。此外,除了薛訥一個彪的火頭軍之外,其他的兵力也都留下來守家了。這是為了在敵軍衝到眼前的時候,我軍的近戰部隊就可以衝到前麵去發動近戰。至於江麵上,留下一個彪的水軍班底的火頭軍也就夠了。

李勝那邊,編成了39個曲的水軍,餘下四個彪,分別為李豐的小衛軍,兩個彪的西涼鐵騎和一個彪的唐兵。李豐看到李勝的編製,不禁直搖頭。本來李家班的兵力就少,現在又分為兩路,這不擺明了被各個擊破嗎?但李勝雖然草包,人家畢竟是主帥,自己也不得不聽他的指揮,所以也沒有辦法。其實李勝這樣考慮也算是合情合理的,他的小領不好防禦,隻能夠在江麵上做文章。荊州水軍天下馳名,攻擊雖然不足,防禦已經有餘。當然,這隻是李勝自我感覺良好,他的水軍雖然多達39個曲,接近兩個彪,但隻要碰上薛訥一個彪的火頭軍,那是必敗無疑。因為薛訥這個彪的火頭軍是能夠下水的,而荊州的水軍隻不過是在船上厲害而已。不過李勝看樣子也不打算從水上進攻,所以我軍也懶得理他,由他折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