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大女神吳一迪確實牛嗶,一堆頭銜之中,居然還有一個是學報編輯。
“吳學姐,我不是你們湘大學生,被湘大學報采訪合適嗎?”
“合適啊!你那首《再別蹊橋》大家都很喜歡,而且成蹊橋是我們湘大一景。所以學報為什麼不能登?”
吳一迪說著,突然一愣。
“咦?譚同學你叫我學姐?你大幾?”
譚忘有點無奈。
難道哥顯得很老嗎?
而且自己叫了不止一聲吳學姐,叫董岑也是學姐,這位的反射弧有點長?
“吳學姐,我大一。”
“啊?我以為你和劉師兄差不多,我都猜你是哪個學校的研究生。你才大一,文筆已經這麼厲害了嗎?”
哥的文筆很厲害?
譚忘老臉一紅。
話說,他現在文字功底肯定不賴,畢竟有『語言天賦』撐著,但那首再別蹊橋真不是自己真實文筆水平。
那種能寫出神作的文學水平,就連係統也沒法直接送給他。
當然了,如果他願意潛心研究兩年,或許真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文學家。
“吳學姐,那首詩算偶然所得。我平時寫東西沒那麼厲害。”
“好吧譚學弟,咱們繼續采訪。”
吳一迪似乎有點避諱,不願和譚忘多聊私人性質話題,基本圍繞著那首詩,就連譚忘在哪所學校都不問。
那首詩為什麼叫再別?
當時出於什麼靈感?
詩裏的某個詞語有特殊含義嗎?
……
對於這樣的簡單問題,以譚忘現在的文字功力,幾乎張口就來。
兩人就站在一棵樹下,吳一迪手裏拿著一個筆記本,邊問邊記很認真的模樣,采訪進行的很順利。
譚忘有種很奇怪的感覺。
這位湘大校花現在是種什麼狀態呢?
端著!
沒錯,就是剛才董岑用過的這個詞,很完美地解釋了吳一迪的狀態,她應當是在刻意保持這種態度。
並不傲慢,很有禮貌。
但這種外表的禮貌,實則也是疏遠!
相比之下,口無遮攔的董岑,反而能讓譚忘感受到更多的親近之意。
譚忘心裏不由得一歎。
他現在的社交能力不弱,能清晰感受到吳一迪在有意與自己保持距離,如此一來,有些話更加無法當麵說出口。
他的那首歌的債,到底要怎麼償還?
對一個人唱一首歌很簡單。
但有時候,偏偏又不簡單!
“譚學弟,能不能請你幫個忙?”
采訪即將結束的時候,吳一迪突然說出令人意外的一句話。
譚忘道:“吳學姐你說,我一定幫。”
不是有能力才願意幫忙,而是直接表態說一定幫,但吳一迪根本沒留意到譚忘語氣裏的特殊含義。
“這個忙你應當能幫。其實我們采訪你,也是為了在學校裏籌款。你也知道,那座成蹊橋已經很破了……”
我知道?
但是我並不知道啊!
聽了吳一迪的簡單說明,譚忘才終於知道,他在那首詩裏提到的那座成蹊橋,確實是湘大校園一景。
但可惜,目前的成蹊橋已經很破敗,而且橋下小河堵塞,快成臭水溝了。
譚忘那首《再別蹊橋》出現後,很多湘大學生高高興興跑去欣賞成蹊橋,卻對眼前的景象大失所望。
這就是詩裏優美的蹊橋?
你確定不是在打堂堂湘大的臉?
所以,有些學生開始行動,希望組織捐款,重新恢複蹊橋美景,然後再把這首歌刻在現場,留下一個經典。
“譚學弟,你不反對我們把你的詩刻在現場吧?我們當然會寫上你的名字。”
譚忘聽得一頭冷汗。
特麼哥從頭到尾就沒見過蹊橋。
但是把自己的詩和名字留在重新修複的成蹊橋,就在湘大校園裏?
牛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