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朔其人其文(2 / 3)

這段話說得滴水不漏,既打擊了他人,又抬高了自己,同時還拍了朝廷的馬屁。這嬌撒得絕對空前絕後,依仗自己的智力,東方朔成了隱居在朝廷中的撒嬌派教主,弄得漢武帝一天不見東方,就會覺得哪裏不舒服。麵前無人撒嬌豈不是空有江山?於是漢武帝也不時地給東方朔提供表演的舞台。

一天,建章宮後閣的雙重欄杆中,有一隻動物跑了出來,它的形狀像麋鹿。消息傳到宮中,漢武帝親自到那裏觀看,問身邊群臣中熟悉事物而又通曉經學的人,沒有一個人知道它是什麼動物。漢武帝就興奮地下詔叫東方朔過來。

東方朔果然不負眾望,馬上開始撒嬌:“博學如我,怎會不知道這個東西的名字,但隻有讓我吃好喝好之後,我才願意說出來。”吃飽喝足之後,東方朔又開始撒嬌:“我知道某處有公田、魚池和葦塘好幾頃,隻有陛下將這塊公田賞賜給我,我才願意說出來。”得到漢武帝肯定的答複後,東方朔突然大叫道:“恭喜皇上,恭喜皇上!我認得這種動物叫騶牙。它的出現,預示著不久的將來必然有人過來投降!”過了不長不短的一年多,匈奴混邪王“果然”帶人來歸降漢朝。東方朔料事真如神!

因為料事如神,東方朔再次得到了賞賜,這些賞賜又夠他娶幾個美女的了。

到了晚年。東方朔臨終時,規勸漢武帝說:“《詩經》上說‘飛來飛去的蒼蠅,落在籬笆上麵。慈祥善良的君子,不要聽信讒言’。‘讒言沒有止境,四方鄰國不得安寧’。希望陛下遠離巧言諂媚的人,斥退他們的讒言。”漢武帝說:“如今回過頭來看東方朔,僅僅是善於言談嗎?”對此感到驚奇。過了不久,東方朔果然病死了。古書上說:“鳥到臨死時,它的叫聲特別悲哀;人到臨終時,它的言語非常善良。”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個性點評】

東方朔是當之無愧的傑出人才,在偉大而專製的年代裏,他學會了如何調節個人與社會的緊張關係,學會了如何最大限度地用知識換取物質利益,並學會了用這些東西去換取其他方麵的享受。因此,他看透了做官的虛妄,看透了金錢的虛妄,看透了知識的虛妄,看透了人生的虛妄,於是,他利用虛妄的知識,換取虛妄的官職,換取虛妄的金錢,再用金錢換取實實在在的肉體享受,以此度過虛妄的人生。

知識就是力量,這話難道是騙我們的

東方朔(公元前154~前93),西漢辭賦家。字曼倩。平原厭次(今山東惠民)人。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東方朔上書自薦,詔拜為郎。後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他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談笑取樂,“然時觀察顏色,直言切諫”(《漢書?東方朔傳》)。武帝好奢侈,起上林苑,東方朔直言進諫,認為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國家之用,下奪農桑之業,棄成功,就敗事”(《漢書?東方朔傳》)。他曾言政治得失,陳農戰強國之計,但武帝始終把他當俳優看待,不得重用,於是寫《答客難》、《非有先生論》,以陳誌向和發抒自己的不滿。東方朔原有集2卷,久佚;明人張溥編有《東方太中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歌 嗟伯夷 七諫?初放 七諫?沉江 七諫?怨世 七諫?怨思 七諫?自悲 七諫?哀命 七諫?謬諫 七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陸沉於俗。避世金馬門。

宮殿中可以避世全身。

何必深山之中蒿廬之下。

嗟伯夷

穹隱處兮窟穴自藏。

與其隨佞而得誌兮。

不若從孤竹於首陽。

七諫?初放

平生於國兮,長於原野。

言語訥譅兮,又無強輔。

淺智褊能兮,聞見又寡。

數言便事兮,見怨門下。

王不察其長利兮,卒見棄乎原野。

伏念思過兮,無可改者。

群眾成朋兮,上浸以惑。

巧佞在前兮,賢者滅息。

堯、舜聖已沒兮,孰為忠直?

高山崔巍兮,水流湯湯。

死日將至兮,興麋鹿同坑。

塊兮鞠,當道宿,舉世皆然兮,餘將誰告?

斥逐鴻鵠兮,近習鴟梟,斬伐橘柚兮,列樹苦桃。

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

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來風。

孰知其不合兮?

若竹柏之異心。

往者不可及兮,來者不可待。

悠悠蒼天兮,莫我振理。

竊怨君之不寤兮,吾獨死而後已。

七諫?沉江

惟往古之得失兮,覽私微之所傷。

堯、舜聖而慈仁兮,後世稱而弗忘。

齊桓失於專任兮,夷吾忠而名彰。

晉獻惑於孋姬兮,申生孝而被殃。

偃王行其仁義兮,荊文寤而徐亡。

紂暴虐以失位兮,周得佐乎呂望。

修往古以行恩兮,封比幹之丘壟。

賢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合同。

明法令而修理兮,蘭芷幽而有芳。

苦眾人之妒予兮,箕子寤而佯狂。

不顧地以貪名兮,心怫鬱而內傷。

聯蕙芷以為佩兮,過鮑肆而失香。

正臣端其操行兮,反離謗而見攘。

世俗更而變化兮,伯夷餓於首陽。

獨廉潔而不容兮,叔齊久而逾明。

浮雲陳而蔽晦兮,使日月乎無光。

忠臣貞而欲諫兮,讒諛毀而在旁。

秋草榮其將實兮,微霜下而夜降。

商風肅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長。

眾並諧以妒賢兮,孤聖特而易傷。

懷計謀而不見用兮,岩穴處而隱藏。

成功隳而不卒兮,子胥死而不葬。

世從俗而變化兮,隨風靡而成行。

信直退而毀敗兮,虛偽進而得當。

追悔過之無及兮,豈盡忠而有功。

廢製度而不用兮,務行私而去公。

終不變而死節兮,惜年齒之未央。

將方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發蒙。

痛忠言之逆耳兮,恨申子之沉江。

原悉心之所聞兮,遭值君之不聰。

不開寤而難道兮,不別橫之與縱。

聽奸臣之浮說兮,絕國家之久長。

滅規矩而不用兮,背繩墨之正方。

離憂患而乃寤兮,若縱火於秋蓬。

業失之而不救兮,尚何論乎禍凶。

彼離畔而朋黨兮,獨行之士其何望?

日漸染而不自知兮,秋毫微哉而變容。

眾輕積而折軸兮,原咎雜而累重。

赴湘、沅之流澌兮,恐逐波而複東。

懷沙礫而自沉兮,不忍見君之蔽壅。

七諫?怨世

世沉淖而難論兮,俗岒峨而嵾嵯。

清泠泠而殲滅兮,溷湛湛而日多。

梟鴞既以成群兮,玄鶴弭翼而屏移。

蓬艾親人禦於床第兮,馬蘭踸踔而日加。

棄捐藥芷與杜衡兮,餘柰世之不知芳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