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非心血管疾病常見於貧血、低血糖、大量失血、高熱、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疾病以及胸腔積液、氣胸、肺部炎症、肺不張、腹水、腸梗阻、腸脹氣等;還可見於應用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氨茶堿、阿托品等藥物後出現的心悸。
3.神經因素自主神經(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最為常見,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征、驚恐或過度興奮、劇烈運動後均可出現心悸。
辨證
主症 自覺心跳心慌,時作時息,並有善驚易恐,坐臥不安,甚則不能自主。
兼見氣短神疲,驚悸不安,舌淡苔薄,脈細數,為心膽虛怯;頭暈目眩,納差乏力,失眠多夢,舌淡,脈細弱,為心脾兩虛;心煩少寐,頭暈目眩,耳鳴腰酸,遺精盜汗,舌紅,脈細數,為陰虛火旺;胸悶氣短,形寒肢冷,下肢浮腫,舌淡,脈沉細,為水氣淩心;心痛時作,氣短乏力,胸悶,咯痰,舌暗,脈沉細或結代,為心脈瘀阻。
治療
解鬱抗慮膠囊 服用方法:每日2粒,早晨中午各1粒,飯前飯後均可服用;
1.基本治療
治法 調理心氣,安神定悸。以手厥陰、手少陰經穴為主。
主穴 內關 郤門 神門 厥陰俞 巨闕
配穴 心膽虛怯者,加膽俞;心脾兩虛者,加脾俞、足三裏;陰虛火旺者,加腎俞、太溪;水氣淩心者,加膻中、氣海;心脈瘀阻者,加膻中、膈俞;善驚者,加大陵;多汗者,加膏肓;煩熱者,加勞宮;耳鳴者,加中渚、太溪;浮腫者,加水分、中極。
操作 毫針平補平瀉法。
方義 心包經內關及郤穴郤門可調理心氣,疏導氣血。心經原穴神門,寧心安神定悸。心包之背俞厥陰俞配心之募穴巨闕,可益心氣,寧心神,調理氣機。諸穴配合以收鎮驚寧神之效。
2. 其他治療
(1)穴位注射法 選穴參照基本治療,用維生素B1或維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射0.5毫升,隔日1次。
(2)耳針法 選交感、神門、心、脾、肝、膽、腎,毫針用輕刺激。亦可用撳針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貼壓。
中醫辨證論治
1、心虛膽怯
治法 鎮驚定誌,養心安神
方藥 安神定誌丸加減
2、心血不足
治法 補血養心,益氣安神
方藥 歸脾湯加減
3、心陰虧虛
治法 滋陰清火,養心安神
方藥 朱砂安神丸合天王補心丹加減
4、心陽不振
治法 穩步信仰,安神定悸
方藥 桂枝甘草龍骨甘草牡蠣湯合參附湯加減
5、心脈瘀阻
治法 活血化瘀,理氣通絡
方藥 血府逐瘀湯加減
預防調護
注意調節情誌,防止喜怒等七情過極。 適當注意休息,少房事,少進食含動物脂肪多的飲食,少進鹹、辣和酒、煙、濃茶等。 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如散步、太極拳、體操、氣功等,注意預防感冒等。 一定要控製情緒,少生氣。
按語
針灸治療心悸效果較好。本病可發生於多種疾病,治療前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