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裏,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
年且九十,麵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
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
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
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扣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
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
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
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
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
厝朔東,一厝朔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