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托婭的長調民歌(2 / 2)

幸福的家人去遠方

依偎在父母的身旁

就像溫順的羊

嬉戲在豐美的牧場

濃濃的愛比河水長

……

托婭的聲音不但甜美,而且很有穿透力、感染力,歌聲翻越一道道山梁,一直傳向很遠,這就是蒙古長調的魅力所在吧。長調民歌節奏自由、舒展,曲調婉轉悅耳,旋律悠長、起伏較大。有人曾戲為什麼會產生蒙古族長調呢?那是因為馬背民族放牧時縱馬狂奔,唱歌時的氣息就會隨著駿馬顛簸起伏,而且草原遼闊,要想讓歌聲傳得更遠,就得放開喉嚨“喊”出丹田之氣,於是,就產生了獨具魅力的長調。當然,事實是否如此所言,還有待於專家考證。

托婭所唱的是《諾恩吉雅》的曲調,這是從父親印在她腦海裏的一首重要的民歌。歌詞是她在一位學校老師的幫助下,根據原來長調的詞兒改的,加入了自己家鄉的內容。《諾恩吉雅》是民間流傳的一首科爾沁民歌,歌中描述了美麗善良的蒙古族姑娘諾恩吉雅遠嫁他鄉的淒婉故事,展示了古老草原悠遠的曆史與獨特風俗民情。

當初,托婭嫁到花燈嘎查,雖然不能是“遠嫁”,畢竟離開了自己的村莊。那個時候,她就常會有意無意會哼唱起這首《諾恩吉雅》的民歌,把自己想象成為離開親人、嫁入他鄉的苦命姑娘“諾恩吉雅”。

後來,搬回到了薩仁台嘎查,再唱起這首長調時,托婭就沒有了淒婉的感覺。於是,她試著把詞兒改了改,比如把“老哈河水”改成自己這片草原的“寶茵河水”等等,又請一位熟悉的學校老師幫著潤色潤色,使這首長調民歌更契合自己的心境。

“寶茵”在蒙古語中是“幸福”的意思。這條河是孔雀屏草原的母親河,更是草原牧民的“幸福河”。托婭和阿吉奈家牧點上的那條無名的河,就是寶茵河的一條支流。

阿吉奈和阿斯根一聲不響,就連亂跑亂叫的“西日”也老老實實的跟在勒勒車旁,似乎也在用心傾聽女主饒美妙歌聲。

勒勒車開始走下山坡,托婭接著唱——

孔雀屏草原,起波浪

父母恩情不能忘

年年歲歲永相伴

不怕風霜雪雨狂

……

阿吉奈和阿斯根都被歌聲陶醉了。雖然五歲的阿斯根還不明白歌詞中的深意,但長調的旋律已深深穿透他的心靈……

轉過一個山梁,歌聲漸停,那對父子還沉浸在托婭悠揚的歌聲鄭

…………

阿斯根:媽媽,真好聽。

托婭愛撫著兒子的頭,:你爸唱的那才叫好聽呢。

阿斯根又去央求阿吉奈:爸爸,爸爸,你唱一個唄?

阿吉奈隻是嘻嘻地笑,也不答話。

托婭:想讓你爸爸開口唱歌啊,那得寶茵河水倒著流嘍。

阿吉奈還是不語,隻是滿臉微笑。這時,遠處傳來“突突突”的馬達聲,阿吉奈的神情凝重起來,眼睛緊緊盯住前方的山梁……

《草原有座蒙古包》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