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高淑珍求教碰壁(2 / 2)

娜仁圖雅輕蔑地笑了笑,:你摔誰呢?有能耐把撲克燒嘍?成擺擺的,你是能擺出金子還是能擺出銀子?

額爾德木圖氣得眼珠子都要蹦出來了,真的收起撲克下地拄著拐杖蹣跚走進廚房,貓著腰把撲克扔進了灶台口……

…………

以放牧為主業的牧民,牧點幾乎就是他們生活來源的全部,也是第二個家。當然,對於一些沒有定居在村莊或即使定居也常年不住在村莊的牧民來,牧點則是他們的“第一個家”。

如今生活好了,手頭寬綽了,一些牧民也是實現了“家外有家”。這個“家外之家”不僅是指將牧點的房屋建設得規規矩矩、有模有樣,還有很多人家在城鎮裏還買了樓房。一是為了孩子上學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二是在冬季或牧業生產不忙的時節,舉家到城鎮裏去“休閑度假”。

白阿吉奈和馬托婭的家,條件並不太好,正是爬坡兒的時候,不但在城鎮裏買不起房子,就連在薩仁台嘎查的家實際上也是托婭父母的。所以,阿吉奈在牧點上非常用心,他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把牧業搞好,多掙些錢,一定要讓全家人過上更好的日子。

牧點緊臨一條河,環境非常美。因為以前有時還要涉及轉場等問題,加之經濟上的原因,牧點並沒造永久性建築,羊的大圈舍是簡易的網圍欄圍起來的,無棚無蓋。圍欄的西北角隻是簡易地搭了個背風朝陽的棚子,那是冬春季節接羔用的。

蒙古包已經破舊了,平時就阿吉奈自己住在這裏。

阿吉奈有信心,要把這個破舊的蒙古包變成嶄新的、高大寬敞的蒙古包。而且,牧點上不但肥羊成群,還要駿馬奔騰。因為,阿吉奈太愛馬了,太愛蒙古馬了!

有時阿吉奈因事回薩仁台,就請附近牧點上的牧民呼和魯幫忙照看一下。就連不愛話的阿吉奈都能和呼和魯處得好、交得來,可見他的為人還是忠厚、誠實的。當然,阿吉奈那條最忠實的牧羊犬——“哈日”也會幫忙的。

“哈日”是一條大黑狗,出生不久就被阿吉奈抱了回來,取名“哈日”,蒙古語的意思是“黑色”。“哈日”比大黃狗“西日”大一歲,一黑一黃、一公一母,而且分工不同:有著正宗血統的“哈日”成為牧羊犬,“西日”的職責就是看家護院。兩隻狗“各奔東西”後,也是很少碰麵的。

起大早真的能趕早集,在還大亮的時候,一家三口就趕到了牧點。

勒勒車剛停住,阿斯根就跳下去直奔蒙古包而去。“西日”不甘落後,緊緊跟隨。

阿斯根是第一次來牧點,也可以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見到草原上的蒙古包,好奇心爆發。

托婭擔心地大喊:阿斯根,別跑摔嘍。

阿斯根哪有空兒答話,已經拉開了蒙古包的門衝了進去。

蒙古包沒有鎖。這並不是因為有呼和魯幫著照料,這本身是草原蒙古族的一個生活習慣,也是仁愛與和諧的體現。牧區地廣人稀,往來人不多,過去牧點的蒙古包一個月也難得見到一個外人,草原牧民淳樸真誠,不會有偷摸的行為,鎖與不鎖意義不大。另外,蒙古包不上鎖,可以方便過往的牧民遮風避雨、喝水吃飯。在草原上,隻要見到蒙古包就是見到了家,不管認識不認識,主人在時定會熱情招待,主人不在時你也可以自由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