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仗,必須要早一點落實好,這才是劉琮憂心的事情,諸葛亮道:“即便是如此,可是江東現在是戰是和都沒有確定,主公實在是不宜輕易露麵,這樣如何,主公,此次就以亮為出使之人,此事,隻有我三人知曉,萬萬不得泄漏出去,至於江東那百年,徹底的達成了聯合的意向,主公再現身與江東孫權共商大事不遲!”
劉琮點了點頭,隻見諸葛亮笑道:“此良機乃天賜於主公,主公若是應允,一同前往江東,憑借三寸不爛之舌說服江東主臣,一同抗曹,屆時在這萬裏長江之間,激起一場空前絕後之大戰,說服孫仲謀和江東一眾文武的事情,主公就交給我就是。”諸葛亮對此也是頗有信心,現在的江東已經占據了江夏郡南部之地,若是孫權加入,起碼就可以在水軍方麵替吾等荊州分擔諸多的壓力。
劉琮繼續說道:“孔明當真是信心滿滿啊,也好,如此吾就喬裝成隨行之人,禮物這些多準備一些,別讓他們說我等失了禮數,另外吾再推薦一人,此人便是那伊籍了!”
對於伊籍的辯才,劉琮是有些印象的,有記載,另外一個時空當中,劉備派遣伊籍出使東吳,吳主孫權聽說伊籍很有辯才,想用言辭挫敗他。伊籍剛進殿入拜行禮,這是重點,也就是說,伊籍剛剛拜了孫權之後,孫權對他說:“你侍奉無道之君很辛苦吧。”伊籍當即回答:“一拜一起,談不上什麼辛苦。”眼下之一,我剛才拜的就是無道之君,伊籍的隨機應變能力是很好的,此次前去江東,不可避免的都將麵臨一些江東之人的刁難,帶上伊籍也好。
在劉備身死之後,伊籍也沒有了其他的念想,隻是專心的輔佐劉琮,劉琮推薦的人才,諸葛亮和徐庶也是點頭稱善,劉琮道:“好了,出使的事情就這樣決定了,接下來,我們要談論的依舊是此戰的謀略,孔明和元直對於接下來的大戰有何計較?
諸葛亮當先便是說道:“孫劉若是合為一體,屬下覺得和曹操相戰,憑借地利人和,已經有五成機會,如曹操勝,主公可退守荊南四郡,甚至可以在孫權大意之下,想辦法謀取江東之地,如曹操敗,主公可趁勢反攻襄陽,待得荊州之地,休養兩年之後,就可進取益州,屆時荊州益州兩路兵馬齊齊北伐,則漢室可興!”
劉琮看到諸葛亮如此模樣,也知道這貨到底是心大還是真的有信心,至始至終諸葛亮都是一副信誓旦旦的模樣,劉琮也是忍不住說道:“孔明啊,孔明,我真是不知道該說你什麼好,這都什麼時候了,咱們被曹操打得一敗再敗,不得已這才選擇聯合江東孫權,而且付出的代價不知道有多大喲,你還想著什麼興複漢室,王霸之業!”
不得不說,其實諸葛亮和徐庶現在對於劉琮所麵臨的局麵,雖然覺得不容易,卻一直都是很樂觀的態度,認為一定可以熬過去的,因為諸葛亮和徐庶早就謀劃過,劉琮現在雖然敗了,可是現在上下一心,又有五郡之地作為依托,根基還在,糧草充足,又有數萬雄兵,劉琮雖然自認為自己的局麵比之曆史上的劉備要好,但也不是十分的樂觀,徐庶卻是應和諸葛亮道:“主公,孔明所言有理,這天下霸業莫不是在窮途末路之時掙紮而出,我們已經一敗再敗,敗無可敗,從此以後,便是天天向好,蒸蒸日上,庶願意與孔明一道,輔佐主公,收複荊州之地,你我主臣同始終就是!”
諸葛亮道:“不錯,數日之後,一收到魯肅的消息,吾等就前往江東,說服江東文武,一同抗曹,至於當陽這邊,與曹賊的決戰之地,吾等就定在長阪坡,還要元直多多費心,布置防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