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甲方戰的威力在於集體,在於團結,在於紀律,勝不亂,呈方陣追敵,進不亂,敗不潰,且戰且退或築壘防守。
各國精銳步甲皆以列陣為戰,唯秦軍不僅精銳步甲,役兵也能熟練列陣出戰,秦國的軍功爵製,打破了平民和貴族之間的鴻溝,又秦法苛嚴,稅賦極重,軍功可抵罪、可免稅,特別是免稅,能讓人吃飽飯,秦人好戰也是逼出來的。
秦軍尚攻,束冠而戰,以百人方陣為主。
白起就等趙軍下山,他看著丹河東岸韓王山與大梁山之間的司馬靳部、王由部各五萬秦軍營寨及散據小營的萬餘秦軍,這是最容易被趙軍攻擊的地方,他咬了咬牙,丹河尚未漲水,人尚能涉渡,他估計十萬人中應有十之六七的士兵能躲過一劫。
白起在河西大營立起王齕的大纛旗,擬先以司馬靳、王由部為餌,繼而以河西大營為餌,以秦軍主將為餌,誘殲趙軍。
白起讓秦軍跨河連營,是個大漏洞,半渡擊之是個大引誘,趙括飽識兵書,一定會來攻擊。
白起設下口袋陣,誘趙軍下山,過丹河來攻,秦軍且戰且退,待趙軍攻至秦壁,是一個匚形的穀地,秦軍包圍趙軍,並派秦軍襲取故關、長平關以及發鳩山、丹朱嶺、羊頭山、金泉山、關嶺山、馬鞍嶺一線百裏石長城,在長平圍殲趙軍。
善守者藏於群山之中,廉頗率趙軍龜縮在東嶺群山及韓王山、大糧山中,守而不攻,要是硬啃仰攻,戰損高,時間長,也就是和王齕對廉頗一樣耗下去。
長平戰場是兩國汨汩流血的傷口,流了三年血,趙國耗不下去了,秦國也不願耗下去了,於夏收後大舉征役,速戰速決。
白起若擊敗趙括,取天下之脊上黨東嶺,有了東嶺就能俯視天下,出了故關就是長治盆地和一馬平川的河北平原。
白起又在河東布了千餘斥候,又在河西各營間布有十隊精銳步甲戰陣,每隊千人,做為伏軍,以備不虞。
白起的誘敵深入,分割包圍,斷其歸路,各個殲滅的戰術方案尚未公布給諸將。
白起領軍三十年,一貫如此用計,他深信'謀不可眾'是致勝秘笈,倒不是獨謀者聰明過人,一是機不密,禍先發,多少奇謀妙算毀於泄密而功敗垂成,身死軍滅,二是執行者不知所以,才不會臨機有變,使執行力更強,三是妙不可言,就如此時以十餘萬大軍為餌,以主將為餌。
白起在傍晚時,見到了趙括下的戰書,是個地圖,在小東倉河中遊平闊地,要與白起鬥陣法,具體時間、列陣人數由白起定了通知趙括,又寫:“武安君長於攻取,獨不可以廣眾,跨河結五營乃兵家大忌,不如皆過河東決戰。”
斥侯又報告,據趙軍逃兵泄露,趙軍今日換帥,趙括已替回廉頗,並言三五日內趙軍將派趙至率領三個千人隊首攻秦軍。
白起令各大營加強警戒,並將河東兩大營外的據點小營並為五千人營,以防趙軍突襲。
白起在想,趙軍三個千人隊,不會貿然攻擊韓王山下的司馬靳部營寨,會攻擊哪呢?同等人數秦軍步甲對趙軍步甲是必勝。。
白起老了,年歲不饒人,年過花甲的白起帶著疑問,人老了總是難以入睡,他象往日一樣浮了一大白,在酒精催眠下終於進入了夢鄉。
秦軍等趙軍在長平決戰等了三年,白起等趙括來長平赴任等了三十天,白起等趙括來進攻隻等了三個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