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秦軍陷於河東,救兵如救火。
白起明白,若讓趙軍吞了河東十萬秦軍又吞了河東秦軍兩營軍需,趙括未必會再與秦軍決戰,秦軍攻入趙境就秋熟的戰略將失敗。而且喪師十餘萬,不僅司馬靳、王由,自己也將受秦律嚴懲。
人皆言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但白起信奉的則是'能憑力取者,忌弄巧計,免中奸計'。
白起令全軍進攻,包括正在輪值輸運在長平休息的後軍嬴渠部上郡軍三萬人,從水闊處渡口強攻,並以寨中鹿角、輜重填河、全力攻擊趙軍。
白起令司馬靳率兩萬五千秦軍精銳步甲沿丹河上遊北上,越丹朱嶺襲取長平關,令斥候通知贏豹折返河西大營,令王由率輕騎百餘去與蒙敖部彙合,領軍襲取故關。
司馬靳、王由二人知是白起使自己去將功折罪,點了兵將急急出營前去執行。
上黨步卒十五萬人,在小東倉河地區持續攻殺、搜索河東兩營秦潰軍,卻不敢攻擊列成方陣的秦軍。
秦將魏明趁趙軍胡騎衝陣後還在聚集,也擊鼓鳴號聚集秦軍,逐漸聚集了近五萬秦軍,列成方陣,向韓王山北突破,與守在韓王山西邊的趙軍邯鄲精銳步甲激戰。
王由渡丹河後在米山西邊追上蒙敖所率五千秦騎,從河東大糧山西邊輕易突入河東戰場。贏豹所率五千秦騎則在斥候未追上時就已經從韓王山北輕易突入河東戰場。
贏豹部、蒙敖部萬餘秦騎進入河東後,即遭到趙軍胡騎的追擊,兩軍皆不與趙軍胡騎惡戰,往趙軍兵力薄弱的東部突進,王由派千餘秦騎突往嬴豹部,令兩軍合兵東進襲取故關。
趙軍胡騎夏不敗部、趙至部兩萬胡騎追擊秦騎,兩部秦騎合軍後,向東突出,秦騎折損大半,領四千餘秦騎,直奔故關。
白起令斥候通知李崇部、公孫舌部:'秦長平軍已在小東倉河地區與趙軍陷入惡戰'。
李崇留一萬守空倉嶺,率兩萬漢中郡軍從空倉嶺沿河東南下。公孫舌留五萬軍守南營,領十萬黔中、南陽、南郡役兵向北疾進。
趙括正在河東阻擊秦軍渡河,丹河多段已經被秦軍屍體在秦軍填河鹿角、輜重處堵塞水流填滿,河水都溢上岸沿。又聽斥候報秦軍大舉東進,西邊丹河多段已經被人屍填滿,南北皆有秦軍援軍趕來,秦騎又突圍向東。
趙括急令趙括令夏不敗、趙至兩部勿追,返回丹河東岸邊攻出秦軍,又令久多、拓撥、夏不畏三部趙軍胡騎三萬軍從韓王山北繞永祿渡口過河西攻擊西邊秦軍,令上黨步卒五萬人聚在米山口至牛山間沿大東倉河北岸築垣挖溝拒南援秦軍。
趙北的'三三三一′軍製,部將一千人斥候營、尉將三百人斥候營、校將一百人斥候隊、百戶也有十個人的斥候隊,使趙軍在戰場中以強大的斥候營保障了軍令暢通。
趙軍欲西渡丹河的三部趙軍胡騎衝到韓王山北,趙軍邯鄲精銳步甲正與魏明率領的五萬河東兩營秦軍激戰。
趙有聽得斥候報說趙軍胡騎要過河,立即將五萬邯鄲步甲撤開,趙軍三部從南向北對魏明部五萬秦軍衝鋒後從永祿渡口衝進河西。魏明部五萬秦軍被衝得剩三萬餘,怕被趙軍胡騎追殺,向韓王山東北沿山撤去。趙軍胡騎留一校三千騎與邯鄲步甲三萬追殺魏明部,近兩萬在韓王山西邊至永祿渡口追殺被趙軍胡騎衝散滯留的萬餘秦潰軍。
魏明率三萬餘秦軍沿韓王山腳下攻擊東進,又沿羊頭嶺攻擊北進,沿途並不戀戰,且戰且撤。
魏明曾率領過秦騎作戰,選取的行軍路線都是徒險之地,不利趙軍胡騎作戰,兩個時辰後,魏明部僅剩兩萬五千人,並甩開趙軍追擊,在寺莊與李崇部三萬南下的漢中郡軍合軍,李祟聽魏明講趙軍胡騎數萬,急率軍過丹河東沿將軍嶺布防,又令斥候南下偵察。
趙軍胡騎三千騎、三萬邯鄲精銳步甲回撤後,就又複在韓王山西邊堅守。
趙軍久多、拓撥、西伯三部趙軍胡騎過丹河西後,順丹河岸疾馳而下。
公孫舌部從南向北來到米山口時,大東倉河北岸已經看不見趙軍了,隻有河北岸高約一丈多高的土垣,加上河堤一丈多的高度,秦軍正在隔河嗟歎,一通鼓響,土垣上邊上黨步卒張弓拈箭如雨來,隨後上黨步卒也上土垣防守,密密麻麻站滿了人,並發出震耳的喊'殺'聲,公孫舌略略一算足有十萬趙軍防守,他令秦軍後撤整軍待命,他是來吃扒肉的,並不想啃硬骨頭,他派斥候告知白起,他率秦軍築土垣將十餘萬趙軍堵在大東倉河北,為河西秦軍守住南麵的安全。
趙括給夏不敗、趙至部發出撤兵回援河東岸的命令後,又令趙軍精銳步甲長槍兵、趙軍步射在河邊苦持半個時辰後,沿河的趙軍精銳步甲長槍兵與趙軍步射棄守丹河,在韓王山與大糧山間後撤,列成十個五千人圓陣,向東、南、北撤去,秦軍遂渡河圍攻趙軍圓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