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數年過去。
趙玉也從一個小不點長成了一個青春靚麗的十八歲少女。
趙氏一家,從小小的下窪村逃難來到南麵,各自也都發展的都不錯。
其中趙玉和李氏更是憑借自己的努力將蛋糕坊和小吃鋪開滿整個南麵的各個郡縣城池。
這其中,蛋糕坊還好,因為趙玉開始開店時就有設計過,所以如今蛋糕坊的局麵, 都是趙玉一步步按計劃行事的結果。
隻是小吃鋪,當初開起來不過是想家裏有一個賺錢的營生。
而一開始,小吃鋪包含的吃食種類很雜,基本上趙玉能想到的吃食都會放入小吃鋪,一來二去,小吃鋪涉及到的吃食不少, 單單靠著李氏一個人,也很難將小吃鋪傳承下去。
經過協商和對比, 最終李氏還是選擇了加盟的辦法, 先從小吃鋪的店鋪活計吸入,跟在慢一點的擴展到其它方麵,這才得以順利的將小吃鋪推廣出去,遍布整個南麵。
夾在其中的大伯娘等人也成功擁有了數個小吃鋪,當起了真正意義上的老板娘。
當然,大伯娘等人的產業和李氏是沒得比的,但卻足夠讓眾人富足的過著日子。
………
建康郡。
一大清早,趙玉從家裏溜達著走出了門。
和幾年前的建康郡相比,眼下已經變化太多。
趙玉走在由水泥鋪就好的地麵上,來到巷子口。
坐上巷子口的木軌馬車,她開始了一天工作,巡視手中位於建康郡的各個店鋪。
如今,趙玉不僅手握著最會賺錢的蛋糕坊,還全資城南夜市的烤串店,城西的小吃鋪,甚至於連城東和城北都有她開設的分店。
靠著蛋糕坊積累起來的原始資金一路走到現在,趙玉也是一枚小富婆了。
從三年前開始,趙玉便不再親自動手, 而是用上了提拔來的管事進行交叉管理,確保所有產業哪怕沒有她,也能運行下去。
沒有錯,已經年滿十八歲的趙玉,心跟著野了。
交州那片廣闊的海洋,在吸引著她的到來。
打算找機會離開的趙玉是有底氣這麼做的。
因為這些年趙玉手下的能人越來越多,從一開始一郡之地開到遍布南麵數個郡城,基本都有哪些人的身影。
而店鋪已經步入正軌,趙玉日常需要幹的工作極少,基本除了外出查賬,剩下的就是否繼續考慮擴張生意。
像這樣的小事,寫一個信件送去交州都來得及。
隨著朝廷的大力發展,眼下南麵個個城鎮聯係密切,交通信息更是變化的不行,從建康郡給交州送信,不過幾日的功夫便能來回趟。
也是如此,趙玉才敢和爹娘提出自己去交州走一趟的想法。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趙玉坐在木軌馬車上, 摸了摸下巴。
依照朝廷如今的發展趨勢, 海貿在未來的比重無疑會更大。
而朝廷戰爭進行的腳步, 北麵如今隻剩下最邊界的幾個郡城在抵抗,餘下的都被收進了南方朝廷的版圖。
就在兩年前,南麵朝廷終於改了新的名字,趙玉也成了開元王朝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