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泉都二怪(1 / 2)

這種現場的吃播,比視頻裏更要吸引人的多。

不論是坐下的,還是站著的顧客,一個個差點把舌頭吞肚子裏去。

“天一,再加一碗甜沫。”程一菲意猶未盡地叫道。

“菲姐,少吃點兒吧,會發胖的。”任天一勸道。

甜沫盡管很健康,但是,再健康的東西吃多了,也會變成身體的負擔不是?

“那就來半碗?”程一菲端著大碗,露出了可憐巴巴地表情,“剛才油條吃多了,稍有點膩,再壓一壓嘛。”

程一菲很懂任天一不是?撒嬌賣萌,小帥哥怎麼可能扛得住?

“那就少來點兒。”任天一無奈了。

看著程一菲乞求般的樣子,任天一於心不忍不是?於是,他隻好又給程一菲盛了小半碗。

隻不過,任天一的動作有些慢,是因為他的腦子有些快。

既然菲姐說膩,那豈不代表著,對其他人來講也是如此?

雖然菲姐隻是無心之言,可是對於一心做廚神的任天一來講,怎麼可能不聽到心裏去?

程一菲吃完之後,其他的顧客,終於等到了自己的早餐。

“我去,這才叫甜沫,帶勁。”

“感覺體內的涼氣都被驅散了。”

“比吃漢堡牛奶過癮多了。”

“價格還不貴。”

……

一碗甜沫喝下去,很多人都流露出了意猶未盡的表情。

“叮,撩值+1000!”

“叮,撩值+1000!”

……

看著迅速增加的撩值,任天一知道,自己這次的早餐,確實是成功了。

“關於甜沫的來曆的典故有兩個,”任天一說道,“大家要不要聽?”

“當然了!”程一菲第一個響應。

典故就菜,越吃越愛嘛。

特別是在清水街這樣的文化小街,邊吃邊聽,不是更有曆史的韻味?

“趕緊講吧!”顧客們配合得叫道。

“第一個典故,和泉都的另外一怪,茶湯有關。”任天一清了清嗓子

“相傳明初永樂十九年,皇帝朱棣遷都北京,設光祿寺為禮儀祭拜之地。”

“為了祈福江山社稷,光祿寺研製了一個以小米為基底的粥,命名為茶湯。”

“在祭祀拜天之時,賜文武百官各一碗,敬畏上天。”

“明代天順元年,英宗次子德王住在泉都,為了關心兒子,英宗命光祿寺將茶湯傳到泉都德王府。”

“德王府與秦府私交甚好,於是,這門小吃又傳到了秦府。”

“秦府又在茶湯的基礎上,運用府上的膳食文化,在小米麵裏加入薑與胡椒,演化出了香辣的小米粥,並稱之為甜沫。”

“周圍鄰居都聽說秦府有兩個很怪的食物,有個茶湯但不是茶,有個甜沫但不甜。於是,泉都二怪開始流傳開來。”

任天一講的聲色並貌,引起了如潮水般的掌聲。

“叮,撩值+250!”

“叮,撩值+250!”

……

“真沒想到,原來咱們泉都二怪之間還有這聯係。”

“聽了這段話,回去我也可以給家裏的閨女顯擺一下,讓她知道,老爸也不是沒文化的人。”

“不是還有一個典故嗎?老板快點講啊。”有人催促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