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最讓大家惦記的,正是剛才提的那幾道招牌菜,當然,排第一名的,還是黃燜雞。
有幾家商戶,自認為手藝夠好,還特意從書中學過,進行了仿製,但全都失敗了不是?
不是說製不出菜品,而是味道達不到客人的要求。
“就你這也叫黃燜雞?”聞訊而來的客人,都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真替你們感到丟人。”
“你們的把子肉也太老了,味也太重。”有的客人咬一口就扔下東西走人了。
“這蓬萊小麵是煮了一天了嗎?一點嚼勁也沒有。”有的客人臨走還吐了口唾沫。
正因為如此,這些商戶才會對任天一的拿手菜念念不忘。
“必須的!”程一菲答道。
“我要學!”
“我也要!”
“我報名!”
……
瞬間,就有四五個商戶如離弦之箭般衝到了前麵。
誰還能不明白,搶到就是賺到的道理呢?
兩萬塊錢隻學一道招牌菜,就讓很多人覺得值了,更何況是三道菜呢。
“大家不要著急,排隊慢慢來,”程一菲說道,“技術轉讓的三個菜品,分為ABC類。”
任天一穿過人群,走進屋裏,搬出來了一個白板。
ABC的分類,也是程一菲提出來的。
A類,是可以作為招牌的菜品。
B類,則是常規的肉類。
C類,則是蔬菜類為主。
既講究突出特色,也講究葷素搭配。
“可是我們也不可能隻指望你們這三個菜活著吧?”有人提出了異議。
有敢於嚐試的人,就有深思熟慮的人。
“我說過,這三項技術是加盟,”任天一笑道,“可並沒有說,不讓你們經營原來的菜品不是?”
任天一還沒有自大到,自己就能承包整條羊腸巷幾十家商戶的菜品。
“如果需要的話,我可以指導大家改進一下現有的菜品。”任天一說道。
任天一的目的,隻是為了傳授自己的技術嗎?
在清水街上,使用複製卡,任天一可是跟著老師傅們學到了不少東西。
正因為如此,任天一何嚐不想見識一下,這些商戶的拿手絕活?
當然,任天一可不僅僅是要學習,更重要的,他還想通過升級卡,將菜品升級之後,再教給這些商戶。
任天一想為中餐的成長,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見識過了中餐的封閉,任天一認為,必須要呈現開放的心態。
別人學了自己的技術又能怎樣?中餐的豐富的多樣性,決定了這條路可以一直向前發展。
在個人不斷的成長中,才會將中餐的文化,帶到更高的高度。
“叮,撩值+1000!”
“叮,撩值+1000!”
……
聽任天一說得自信,人們卻投來了不信任的目光。
“就憑你?”頓時有人覺得任天一在吹牛了,畢竟,隨便哪個商戶都不比任天一年齡大呢?
最小的,也能當任天一的大哥大姐。
最大的,足夠當任天一的爺爺奶奶了。
如果讓這小子超過去,那豈不是意味著這麼多年都長到狗身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