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最原始的大殺器(3 / 3)

就這樣:大概花費了兩個多時辰的時間,帶墨痕的木製“米尺”還有麻線製成的“線尺”製成了。

有了最基本的尺子,張立新在“圖紙”上的設計也更逼真了一些。雖然根本不能算什麼合格的工程圖紙,但樣子大致確定下來了:

“事先說好:我也是剛剛有了念頭,初次設計而已。一些尺寸具體合不合適,也許以後還要再調整。大家需要學習的是思路。。。”

“這是。。。投石機?”曾經在複州軍營裏幹過的王巍還是多少有些印象的。

“不錯,算是旋風炮那一類小型投石機吧。配重投石機不論多小,隻要有價值都太笨重了。而小型人力投石機,如兩索砲,我感覺實際在戰場上:均勻用力拉拽保證精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我的想法是:一個五人操作的投石機:以體重為配重。”

“以體重為配重?”王巍似乎明白了些什麼。

張立新繼續說道:“四個全副武裝的人--吃飽養好,體重接近一百二十斤;然後背著防護敵軍來襲銃箭的盾牌,前麵掛著食水等給養,總之和一百斤擔子總重差不多的重物,那就是二百二十斤重,四個人再加上前端一些配重就可以有九百斤的重量。”

張立新又說:“為了方便攜帶:然後以一端帶插槽的木梁和十五尺杆子,組合而成一個二十五尺半左右的杠杆。前一後七個半,我們在保證強度的情況下節省重量:因此采用阻力最小,也最有利於結構兼顧的厚底梯形豎立木刀狀的杆子,短端粗而長端細。按照圖紙,我估算杆子長端總重應該也就在六斤左右,而短端在二十到四十斤左右。加上架子和底座,必要的時候兩個人就可以扛著走,也很容易方便的調整方向。兩個人可以在攜帶一些其他東西的時候方便的騎馬攜帶,當然彈藥要另帶。這樣一次發射,排除機械損耗,也可以將二十枚十三兩三錢多的石彈投擲到六十步外。。。”

其實張立新計算這些都是按照對自己比較方便三尺為一米的公製來算的,在明軍中的時候不方便改製,此時的張立新也在思考要不要至少在自己這製隊伍中重新建立一公製為基礎的標準---哪怕這個“公製”未必就和後世的“米”“公斤”完全一樣。

李義的家世同其他人不同,也讀過一些書。在複州的時候更同一些老軍伍聊過,心中有些疑惑,此時倒也直言不諱的說了出來:“拋石機,哪怕是比較方便的旋風砲,古來倒也常見,多用於攻城或城防戰而已。不過此物真的比那威遠營的新式火炮、自生重型火銃更為犀利?如果是那樣,為何古往今來少有兵家做為野地浪戰之兵種?”

張立新並不諱言:“現在我已經不是威遠營的將軍了。體重前壓式簡易投石機是我們唯一有可能利用簡陋的人才和條件搞出來的東西而已。別說自生重型火銃魯密銃、斑鳩銃或者中小型紅夷野戰炮之類。現在我們就是連一張牛筋弓都更多靠以戰養戰的繳獲了。不過我覺得:傳統投石機若要用於野戰,並不得法,需要同肉搏近戰兵緊密的配合起來,避免對方移動躲避和牽製住對手的情況下使用。射程不能太遠,否則妨礙精度和協同。不可過於注重威力而輕視射速。如這種簡單的體重投石機,五人操作,一息一發如戰弓射速一般,一發幾十彈,射程要求再用配重降低一半或者更多,同肉搏長兵緊密配合起來,或許才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此時的張立新,並不覺得自己新想出來的這套兵器戰術體係會強於自己在威遠營的那些穿越者主角們的晚明主打套路。

隻是後來才明白:自己開拓的是一條新路,不僅僅是技術方法上的,還有其他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