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這一次交鋒結束之後,張立新並沒有組織隊伍擴大地盤或者襲擾縣城。明白滿城縣聖賢村附近的釘子並不好碰,而且暫時消耗掉必要的資財之後,也再沒有明軍大隊前來襲擾這一帶了。
隻不過經過這一次不可能隱瞞的大戰,很多人都知曉這一帶似乎是“匪區”了,單個或者零星組成的隊伍外出做買賣購進物資已經不像以前那樣方便,好在臨近的一些村莊明白這是個惹不起的狠角的緣故,仍然不敢拒絕同隊伍進行給養方麵的“納貢”。
整個交鋒虧了不少火棉被乃至火藥,但是也繳獲了不少對方丟棄的火炮還有炮藥物資。隻不過如以前那樣預料中的“繳獲淨賺”是沒有多少的,隻不過是消耗了不少根本不能做為銃藥的劣質火藥,而繳獲了不少炮藥,因此質量結構有所改進罷了。
最初的時候,張立新曾經嚐試讓工匠隊的火藥方麵工匠們“精工細作”,平均每三四離大概一克重左右的火藥都藥經過自製的“標準化小天平”確定密度與成色。其中質量靠譜有利用價值的還要重新研磨,用兩種篩子篩出既不太大也不太小的顆粒,其餘的再次研磨之後重新加工。
再這樣的情況下,一天忙碌五六個時辰往往也就重新備製出六七兩大概二百克左右的黑火藥罷了。
一開始的時候那些工匠們甚至不少前來幫忙的人都感覺張立新是要“魯提轄向鎮關西買肉”--純屬找茬。甚至比那魯提轄讓鎮關西剁肉還苛刻。
好在張立新也預料到了這些,因此一開始的時候就解釋道:“當年我在威遠營的時候從備戰和實戰中就明白了這個道理:火藥兵器,並不同於以往的作戰模式。精細準確就是戰鬥力,失之毫厘而差之千裏。在準確度上多花費一些功夫,戰場上就能戰鬥力明顯增強。。。”
然而說似乎是無用的,最終張立新隻能通告整個工匠營:以後再麵臨戰事,工匠營也編入作戰隊一同迎敵。並且明白這種活並不需要尋常人難以企及的技術含量而隻需要態度之後,張立新也抽出更多的人手來進行相關的備戰了。
讓張立新有所欣慰的是:這些日子以來自己對整個隊伍的教導終究沒有白費,連隊裏的戰士們明顯對自己這似乎有些苛刻的要求接受度明顯要好不少,盡管動手能力很多人並不算強,可實際的效率卻並不比那些老工人要差了。
除了認真而耐心的備製火藥以外,張立新在鉛彈的規格要求上也是盡可能的“精益求精“,同樣製作出了專門的天平和體積量具。按照計劃,哪怕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備製出三百公斤質量更優的火藥還有八百公斤左右的各種彈藥,應該足以能夠讓整個隊伍的戰鬥力有不小的提升了。
隻是實地進行火炮射擊演練測試的時候,又從中發現了不少的浪費。負責這件事情的程海在張立新的啟發之下若有所思:“打出區的霰彈,往往分布不均。很多都在理想的散布區域之外了。要是四四方方的能夠大致平均排列分布該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