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麵(1 / 2)

百年風雨,俱化紙上年輪。人類文明於苦難中前行。在從前,為抵禦外敵,人們建起萬裏長城;為傳承,創造繽紛輝煌的文化;

在曾經,人們建起複雜如蟻巢般的地下通道,以抵抗****;在高樓之下,埋入齒輪與彈簧,以戰勝地動山搖;築起千裏長堤,為抵禦洪荒海嘯;走過嚴寒與酷暑,經曆過不和與爭端;

風雨飄搖三百年。

如今,人類已改變星球表層的麵貌。

在九天之上拋下長達一萬五千公裏長絲連接天空與大地,以火與合金鑄成的容器來往太空與外星,於星係各處留下平凡的足跡,用塵埃般的身軀測量光的路途,其中艱辛,唏噓自知

在曾經,家的意義是居所,是地域;

在從前,家的意義是國家,是地球;

在如今,經過幾代人薪火相傳的努力,家的意義終於從居所擴充為太陽係,幾百年前俄羅斯和蘇聯的火箭專家和宇航先驅齊奧爾科夫斯基的話語今猶在耳,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搖籃中。

三百多年前那個充滿激情與夢想的時代,人們懷著奮進與好奇的心情,向太陽係以外發出了證明我們存在的話語:

“這是一個遙遠世界送給你們的禮物,上麵記載了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故事,我們的藝術與追求,我們正努力走過我們的時代,進入你們的時代....”隨後,五十六種語言接踵而至“地球的孩子向你們問好!”

鍍金唱盤上記錄的高山流水,鳥叫蟲嗎之音,以及一首首優美諧永的曲子,展示了人類的生存環境與愛好和平的品性。

終於到了現在,地球的孩子們向往著遠走高飛,對星空的向往發展到了極致,鐫刻在基因中對未知的恐懼與好奇,所促使所激勵的,就是為了這一刻:

跟太陽係說再見

這是一艘空前的飛船,可以支撐一個社會的生存所需,承載著文明有記錄以來所有文化與技術的資料,可以容納三百萬人口,遠行20.3光年,是一個精心布置的世界,是移民人類以後漫長航程中的家。

建造這艘巨大的飛船耗盡了母文明千分之一的經濟資源,隻為了讓文明的火種在宇宙中傳遞20.3光年的距離,所承載的都是文明的新生力量,他們都是社會的佼佼者,擁有青春,智慧與財富,對開拓新世界有著巨大的期盼,雖然他們絕大多數人都活不到抵達的時刻,但他們都為能參與這樣一件偉大的事業而自豪,但他們最缺乏的還是內心的堅定與遠行的素質,漫漫長路,飛船以千分之七的光速,整個航行路程大概耗時整整3000年,起航之後,再不可回頭。

人類為了這一次深空殖民,已經準備了太久太久。超巨飛船“地球時代號”,250萬名精英群眾,再加上50萬名精挑細選、各行各業的誌願者,將在“格利澤581g”上承擔重啟文明的責任。

首批入選的兩億三千五百萬人,如今經過一連串篩選與淘汰,如今還剩下三百萬人,正合飛船生態係統上限承載人口數,啟航在即,無論準備地有多充分,長達三千年的星際之旅,仍然是人類從未有過的遠征,沒有人能夠估算其成功抵達的概率。

秉著人道主義關懷,幾乎所有的誌願者在完成太空技能訓練後,都會放一段長假,體驗最後的地球時光……並要求盡可能做完人工智能“亞米“為宇航員們量身定做的事項清單,在起航前,做完諸如吃一頓精美大餐(與家人吃年夜飯)、攀登一座高山、淋一場小雨、目睹一場夕陽、跑一場馬拉鬆等等的事情之後,相信會有人再次抉擇之後,做出最後的決定。

三百多件與過去相連的事項,將成為他們對故園的最後記憶,此去難回,或許永無回歸之日,即使中途返航,也早已物是人非。

“明天”就是起航的日子,而今天的太陽正在落下。

……

陳景鴻看完了夕陽,在備選框裏勾選,他完成了長長的清單上幾乎所有的任務。

他完全理解上級下發任務清單的目的,也知道起航後便是永別。

站在山坡上,望著下方遠處城市朦朧的影子,陳景鴻滿腔感慨。

他召來一架穿梭機,不一會,天邊就有一個亮點朝這邊直墜而來,慢慢的消去了光焰,顯出了形狀,乘波體流線型機腹和機身各處撤除了幾處活板,露出亮白的起落架和燒蝕得發黑的噴氣孔,高速氣流衝擊著地麵,隨後以垂直狀態穩穩降落。

活梯展開,陳景鴻爬進乘員艙,坐下後綁緊了座位各處的固定裝置,隨後確定了目標,發出指令:

“Shipputer,startEngine,目標地設置為A096港,檢測燃料剩餘與船體安全性,三級加速。”

於是在五六秒後,穿梭機重新調整增大了降落以來都未曾關閉的噴氣引擎的功率,再次化為亮點,劃開空氣,直插雲天。

穿梭機在三十四秒內加速到了三倍音速,同時緩慢改變著飛行角度,很快的突破了噴氣引擎能工作的大氣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