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羊毛布出關(1 / 2)

長安毛線開始發售以後,羊毛布也開始發售,不過沒在長安本地發售,而是通過皇家貨運一車一車的運送至草原。

劉協的羊吃人計劃要開始了。

一開始定下計劃的時候,劉協原本是想讓陳宮或者賈詡這兩人其中一人來負責此事,可現在到了年底,兩人忙的腳不沾地,根本沒有時間,劉協便從皇家交易市場,選擇了一個商賈來負責此事。

此人以前叫陳大福,來長安經過朝廷的一係列愛國宣傳後改名為陳愛國,家裏祖上幾代都是靠著販賣絲綢為生。

自從長安開了交易市場,陳愛國在這裏做成了第一筆生意以後,便舉家遷徙至長安,在長安安家落戶。

現在依舊做著絲綢生意,不過他自己已經不再親自出門南下收貨,想要進貨的時候,隻需拍個人帶著皇家銀行的紙幣和一封書信過去,那邊的人就會把他需要的貨物交給皇家貨運,最後由皇家貨運負責運送來長安。

雖然皇家貨運一斤的價格五十文,一次進貨便需要花上幾百貫的運費,可即便這樣也遠遠比自己帶著商隊過去要便宜的多。

皇家貨運把絲綢運送來長安後,他隻需過去把貨物驗收,派人運送至庫房就行。

交易市場裏麵隻需要擺上樣品便可以做生意。

以前交易都是有固定的客戶,把貨物拉到長安還需要看人家客戶的心情,人家覺得你的絲綢不好,就拚命的往低壓價,降了價自己要賠本,不降價人家又不收。

有了交易市場以後,陳愛國完全不用再看別人的眼色了,這裏有來自全國各地進貨的商人,價格我自己定,你愛買不買,根本不愁賣。

由於陳愛國是第一個入戶交易市場的商戶,門麵最好,短短幾個月時間,陳愛國便成為長安最大的絲綢商人。

其實陳愛國之所以被劉協選中,並非是因為他的魄力或者說經商才能,讓劉協看重他是因為他的名字以及他的一片愛國之心。

現在的商人都是為了自己,愛國的人雖然也有,但像陳愛國這樣的,劉協隻遇到這麼一個。

陳愛國被劉協選中以後,除了知道了劉協的偉大計劃以外,還被劉協培訓了好幾天。

與陳愛國一塊出行的還有兩名建築設計師,侯亮和蒲元甲。

劉協的計劃本來是把最近培訓出來的一批建築工程師都派出來曆練一下,可一時心軟,說了一句自願報名,然後報名結果遞給他的時候,上麵隻有侯亮和蒲元甲兩人的名字。

結果這倆人就陪同陳愛國一塊出來了。

目的地朔方郡。

朔方郡在漢武帝時期不斷鼓勵中原百姓遷徙這裏,可中原人都是農耕民族,視關外為窮凶極惡之地。

事實上朔方也就是窮凶極惡之地,朔方的意思便是北方,寒冷,又在長城之外,和草原異族隻有一牆之隔,哪怕大家願意在中原當流民,也不願意去那苦寒之地。

畢竟國力強盛的時候不用擔心異族侵略,可國力衰弱後呢?

百姓單純,但也不傻,所以遷徙過來的人口並不多。

大漢國力衰弱後,根本沒有多餘的力量來保護,朔方便成為一個三不管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