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交接(1 / 2)

曹操走了,荀彧送了一口氣。

說實話,若是沒有劉協給曹操的保證,荀彧都打算這輩子都不要見曹操了。

曹操來長安,他就躲起來。

太尷尬了呀!

以前一口一個主公的叫著。

主公是什麼意思?

臣下對君主的稱呼!

現在自己成了曹操的老大,態度強硬一點,別人會說你忘恩負義,沒有曹操哪裏有你荀彧的今天?態度還想以前那樣,別人又會說,哎呀,你瞧這個戶部尚書,一點骨氣沒有之類的話。

所以,不見是最好的選擇!

劉協許諾給曹操吏部尚書的官職,半年後曹操就又能算是自己的上官,雖然距離拉近了不少,荀彧心裏也能好受一些,不至於連曹操的麵都不敢見。

按照劉協的意思是在荀彧腿傷治好之前,就讓荀彧在醫學院辦公,但荀彧堅持坐著輪椅也要到戶部的公房裏麵坐著。

不得已,劉協讓華佗給荀彧拍了一個護工,保證荀彧有任何問題都能第一時間得到處理。

……

陶謙被野戰軍帶走後,劉備知道陶謙是不會回來徐州了,便帶著城中百姓把徐州城外挖斷的路麵已經被填了起來,引水的河堤也給堵上,泥濘了幾天,徐州城外的路又恢複了原樣。

有陶謙的帶路,進入徐州境內如果無人之境,沒人攔截。

一天一夜大軍就抵達徐州城門!

陶謙走後,劉備知道自己這個徐州做不長,畢竟皇帝再如何賢明也不會聽信一個罪臣的舉薦,他做過許多的考慮。

朝廷派新的刺史來,自己到底是交權還是幹掉新來的刺史,繼續掌控徐州。還是把徐州交給新來的刺史,自己留下來做個小官。

想來想去,還是覺得後者風險太大。

畢竟前者是可以不等新刺史半路就能幹掉,完全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覺,即便那新刺史僥幸避過半路攔截,也可以在交接之前,買點要給新刺史喝下,最後給他來一個水土不服,自己依舊可以穩坐徐州。

後者的風險就大了,若是交權後,新刺史不給自己麵子,連個小官都不給,自己上哪說理去?

拿定主意,為了保險起見,劉備派出去自己新培養出來的親信。沒有讓關羽和張飛二人去!

不是怕兩個兄弟出了岔子,而是因為他知道自己能夠把關羽和張飛二人留住,不是自己本身的人格魅力有多強,而是通過道德和信義。

若是讓他們二人知道,自己為了徐州,費盡心機,不折手斷,殘害朝廷大臣,自己的形象就毀了!

然而,等了些日子,親信回來,卻帶給他一個讓他寢食難安的消息。

他千算萬算沒有算到陶謙竟然回來了,而且還是由皇家軍營護送回來的。

換成別人,劉備可以下藥讓人水土不服,可以各種借口拒不交權,對於陶謙不行!

首先,陶謙在徐州城有威望,哪怕是他通過二弟三弟的武力震懾住了這些人,誰能保證他們見了陶謙還能如此?

其次,陶謙是皇家軍營護送回來的,還帶著上一次的攻城器械,自己靠著城中的這些人真的能守得住?

更為重要的是,劉備在關羽和張飛身上得到了印證的所謂的道德和信義是有用的。自己一無權,二無勢,道義就是用之不盡的資本,若因為一個徐州,最後鬧的兄弟反目,身敗名裂,再被朝廷打敗,自己這輩子還能東山再起嗎?若此時把徐州交出去,那自己又該去哪裏呢?

朝廷大軍終於到了,劉備已經把守城衛全部換成了他所帶來的人,陶謙並沒有能如願進城,便讓守衛通知,讓劉備出來一見。

走上城牆的最後一階台階,劉備想通了!

天下之大,何愁沒有容身之處!

若是陶謙不能容下自己,大不了就去青州找田楷去。

陶謙見到劉備露頭,大聲叫道:“玄德兄,我回來了,快開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