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附議!”
賈詡輕飄飄的三個字,便不再說話。
從皇家軍營組建開始,賈詡就已經對劉協有意見了,皇家軍營整天喊的口號震天響,什麼‘練為戰’,什麼‘聽指揮,大勝仗’,什麼‘我們不怕流血不怕犧牲’,這些口號誰提出來的?
是劉協!
到頭來當兵的沒怕,提出口號的人怕了!
一場戰爭死了十幾個人,又是搞榜樣又是追封烈士的,甚至戰爭前還要製定傷亡標準,都這樣了,還是打仗嗎?說是過家家還差不多!
在賈詡的眼裏,皇家軍營組建一年以後,若開始四處討伐不臣,天下早就統一了。
可是賈詡這個人擅長隱忍,別人不提,他也不提,一直把對劉協的意見埋藏心底,有機會的時候就表態一句,就像現在這樣。
劉協又詢問了陳宮和劉虞的意見,他們兩人也是一樣,輕飄飄‘臣附議’三個字打發劉協。
劉協見他們這樣,心裏惱火不已。
他終於明白為何皇帝們都要搞什麼帝王權術,都要搞什麼朝廷平衡。
不這麼搞,沒法弄呀!
就像現在這樣,連一個唱反調的都沒有!
不,不是沒有唱反調的,而是全部都是唱反調的,把自己一個人推在他們的對立麵。
難道自己做的有錯?
你們自己不上前線,你們不懂得戰爭的殘酷,那麼想打仗,要不自己去前線試試?
吐槽歸吐槽,但劉協不能否認他自己確實有些過於束手束腳,沒有火炮和火銃出現之時,也沒什麼,可現在有了火炮和火銃,繼續這樣就不合適了。多少會讓人覺得自己過於膽小怕事,懦弱,最終人心渙散。
還有更可怕的是,若其他諸侯也研究出來火藥呢?
古人的智慧劉協是絲毫不懷疑的,火藥炸藥的配方雖然保密,但是大規模的生產,總是有跡可循的,原材料需要開采吧?硝石、硫磺這些隻要有人細心的去觀察總是能找到,再找上一些,開始研究總是可以研究出來。
等大家勢均力敵的時候,收複失地就難了!
距離火藥的問世也有一年多了,各方勢力或許也掌握了一些情報,不行,絕對不能給他們機會!
一定得盡早!
想到這裏,劉協道:“要給民兵轉正,那就不能厚此薄彼,轉正一部分人另一部分就有意見了。既然要搞,那就全部轉正吧!除了安排在冀州、幽州的,剩下的就讓他們去把並州給拿回來吧!”
三省六部的幾位大佬頓時難以置信的看向劉協。
在他們的震驚中,劉協又道:“讓張國強他們直接去青州,把袁紹給拿下來!生擒袁紹者記一等功,凱旋後,先鋒部隊所有人記二等功!民兵也是一樣,拿下並州,先鋒部隊所有人記二等功!”
說完,劉協起身道:“都回吧!”
不理幾位大佬,劉協直接走人。
劉協離開後,幾位大佬回過神,麵麵相覷,良久之後,宋立人道:“看來陛下生氣了!”
荀彧道:“陛下是仁君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陛下太仁反而會讓自己束手束腳,想要和平,就得戰爭,沒有戰爭哪裏來的和平?意思陛下都懂,隻是他狠不下心來,現在陛下生氣的狠下心,倒是一件好事,這樣一來,距離統一那一天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