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辛苦半輩 隻為蝸居(1 / 1)

職場人經曆了一些後悔的事情後就會變得謹慎、成熟了,這或許就是社會的現實吧。

拋開這不愉快的事情,回到家庭生活中。因為給大領導的便利,自己工作上也比較順意,各方麵都感覺得到了賞識。映射到生活中,也開心的準備迎接新生命,盡管這期間發生了幾件不愉快的事情。

這繁華的大城市,對於農村來的人來說都是缺少歸屬感的。小霞懷孕三四個月時候我們就每天找“歸屬感”,就是每天看房子,但也就是最多可以蝸居那種。

一般農村結婚都是需要很多彩禮的,但我和小四領證時候幾乎沒有什麼阻礙,沒有彩禮之類的,都是簡單的置辦些東西而已,很感謝丈母娘和老丈人對我和小四的包容。隻是一點,在城市裏買房子幾乎是默認的必要性!

老媽是農村小學老教師,老爸電工,相對收入都不多,但很節儉。他們把所有積蓄都拿出來還是相差好多,借了一些錢總算是付了首付!買了47㎡的房子(清水房),也算是找到了歸屬感吧。可以說辛苦半輩,隻為這不到50㎡蝸居。對於四位老人的感恩是不言而喻的!

那會老爸特意從老家請了老師傅(做棺材的),當時我不知道老師傅是做什麼的,隻是知道叫舅爺爺,會木工活的親戚,來幫新房做家具。又找了大連這邊的“親戚”,幫著做內部硬裝等。那段時間老爸滿艱辛的,曆時一個多月,總算基本完工了。

有個小插曲,就是那個在大連這邊的“親戚”,給我的感覺是不太靠譜的,但老爸一直說人家在大連這邊混了好多年,怎麼怎麼的厲害那種,也就沒太在意。恰好這會丈母娘一家在為了兒子(我大舅哥)提前釋放的事托人無門呢,這所謂的“親戚”就說:“我認識政府裏的人,應該能幫的上忙,疏通一下,回頭我問問看。”

老爸和丈母娘一家都非常感激,心想終於能找到管事的人了。等了幾天,“親戚”來消息了,說:“需要點錢,兩萬塊去打點一下。”

丈母娘和老丈人絲毫沒懷疑,就把錢打了過去。過了幾天“親戚”就說:“已經打點了,應該很快就出來了。”當時我記得是12月份,過了一個月後,“親戚”就再也聯絡不上了,大舅哥那邊也沒有變化,還是等過年後才釋放。這才知道,這個所謂的“親戚”就是個騙子,騙了幾萬塊就消失了。老爸那會也很惱火,遇人不淑。

我有時候還埋怨老爸“爸,可別亂認親戚,哪有那麼多親戚呀,沒準你拿人家當親戚,人家隻不定下次認不認識咱們呢!”

老爸沒說什麼呢,估計心裏也合計了幾個來回了。。

就這樣我和小四,2009年的新年就是在哪個47㎡的小房子裏過得,但從心裏來講還是滿開心的,用小四的一句非常知足的話講:“也算是有了自己的窩了”!

不過那會壓力真的是大的喘不過氣來,我清楚的記得,貸款26萬多,我每個月工資才2250元,按當時的利息算,每個月需要還款1680元,也就說每個月大概剩不到700塊!在城市裏生活就這點錢夠幹啥?我父母知道我不夠,每個月都貼補點,但他們當初湊首付也借了好多,也在掙紮著償還中。小四爸媽當時沒啥收入,我倆也不能向他們伸手,就那樣堅持著,挨著來到了2009年6月多,準備換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