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總是很短暫的,尤其是春節。很快就恢複了上班,大家開始忙碌起來了。
3月份是公司的日方結算月,好多工作是要在這個月完成的。當然對於中方來講,大部分人還停留在春節的假期裏,沒有回過神來。
差不多3月中旬左右,才開始有點事情忙。我記得是成都城地鐵4號線投標就開始,畢竟成都是西南的城市,四級如春的那種。為了4號線的投標,我去那邊出差也有半個月呢!
這半個月除了忙標書,也去成都周圍的景點逛了逛。那時候,公司對於出差的時間安排不是很嚴格,因此忙完項目的相關的事情,就會去周圍景點逛逛,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著名的都江堰。
我是不太喜歡旅遊的,但在他鄉的城市裏,閑暇無事,看看名勝古跡也是不錯的。每次來成都都會住在寬窄巷子附近,那會隻能住如家之類的快捷酒店。公司給的標準很低的,需要拿發票報銷,搞不好還搭錢的。
“寬窄巷子”那時候名聲就很響,直到現在也是成都最有名的打卡點吧。現在好多城市也有為了宣傳四川小吃,命名寬窄巷子的餐館。
巷子有兩條,都很長,一條較為狹小,一條稍微寬闊點,可能是因此得名吧。那會兒成都的肖哥、小陳陪著我在那邊溜達,吃點特色小吃,逛逛有意思的琉璃裝飾品店。人還是比較多的,大部分都是一對對的年輕人,一家子旅遊的少。
街道古香古色的地方有一些,但現在的話,基本都商業化了。酒吧、餐館、藝術酒店、小吃攤位、小飾品攤位基本都是現代的元素,古風的東西幾乎都沒有了。
除了寬窄巷子,還去了武侯祠。
說起武侯祠感覺還是滿有曆史感的!諸葛亮的塑像,大殿確實有那麼幾份曆史的神韻。包括出師表的牆書,還有蜀國的劉關張等(記憶中有,有兩年沒去了),都是很惟妙惟肖的。第一次去時候,還感歎:“諸葛亮難道真的有人幫他立碑建祠?不是說諸葛亮後人都隱居了嗎?”
整個武侯祠的麵積有幾萬平米吧,我記得大概轉了小半天才轉出了,當然也都是走馬觀花的看看。有些曆史古跡的描述,也是簡略看看。不過對於現代的年輕人來講,還是推薦去看看的。“忠心為國,一諾千金的”在武侯祠裏展現的淋漓盡致!
文殊院我沒去,不過周邊的青城山我倒是去了。
青城山,有很多道教的元素。現在有纜車已經很方便觀光了,不過對於當時很窮的我,基本都是徒步逛了逛的,但看到山周圍景色還是頗有感歎的。
還有就是我最喜歡都江堰。
我記得那會兒是坐大巴去的,肖哥、小陳、任哥、閆姐、我,我們好幾個人一起去的。那個時候是沒有門票的,現在應該要100塊了吧。不過我們當時也隻是去了都江堰的水利工程看了看,來回的長索吊橋玩一玩。
感歎李冰父子建設都江堰的大膽想法,同時也看到了它的水流湍急之美。除此之外最有意思的就是長索吊橋!我們來來回回在長索吊橋那裏走了好幾次,每次走過時候都有好多人在上麵一晃一晃的。索橋上的人也跟著節奏晃,不然就很容易被晃倒,當然,前提是這個玩法是很安全的。
其他的景點就沒有了,基本上天府廣場,會展中心不算景點,最多算是城市的標誌性地點。那個時候的成都,最多算是三線城市吧。不繁榮,也不蕭條。但遊玩很多,火鍋店到處都是。
說起火鍋,成都也是很有名的。其實我認為,它的火鍋一般。主要還是它有一些大火鍋店有川劇變臉節目,這個是最吸引人的,或許也是成都火鍋最為人津津樂道的。
不過我第一次去吃時候,確實把我驚呆了。D城的火鍋一般來講就是辣和不辣兩種鍋底,但成都的火鍋基本都是辣的。遠看都是紅通通一片,包括蘸料。當然也有碎花生、花生醬、芝麻醬什麼的,但那會兒嚇到我的是“油”。
就看一個服務生,拿著一個大水壺,到我們桌前,問了句:“幾位需要油碟的?”
肖哥他們幾個都喊:“給我來點。”
我一看,也跟著說要。結果呢?服務生拿著水壺,直接就給我倒了一碗油——香油。
我詫異的看著周圍的幾個朋友,問了一下小陳,什麼情況。小陳說:“武哥,這邊都是全香油的,你喜歡加其他的幹料,你再加!我是峨眉山那邊的,我剛來時候也不習慣,太油了。但是已經來這邊好幾年了,覺得還不錯。”
當時我心裏其實在琢磨:“應該是D城的火鍋成本比較低吧,看看人家成都,都是吃全香油的蘸料火鍋,香油都是用水壺裝的。”。
在成都的見聞也就這麼多吧,那個時候,工作之餘是比較清閑的,有時間去到處轉轉。現在就比較緊張,上午飛成都,下午處理工作,明天上午飛D城,下午再處理工作。基本上除了工作,生活就隻能是周末了。
總算地鐵4號線的項目搞定中標了,也算是不負眾望。回到家裏清閑了一陣,沒出差,在家陪著小貓和大寧,慢慢的家庭矛盾反而升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