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前塵(1 / 2)

李博軒走後,老太太莫名的歎了口氣,她道:“冤孽,真的是冤孽,那百年寧門從京中消失,我一直以為是衰敗,可如今瞧著,並不是。隻是那寧知豪究竟出了什麼事情,聖上當年為何要趕他出京,還這般未雨綢繆,替他在疆域重振寧門興盛,真的是難得啊!”

“祖母,那寧門究竟是什麼?好端端的,為什麼就這樣被遷出了京都?”聽見老太太的話,謝曼冰對她問道,謝曼清其實也很想知道關於寧門的事情,當即,她對老太太道:“祖母,那寧知豪為什麼會被稱為統領?他明明就是個殺手不是嗎?”

見自己的孫女如此問,老太太朝秋嬤嬤道:“你瞧瞧,老婆子不過是喘口氣,她們就問個不停了!”說罷,她對謝曼冰與謝曼清道:“這寧門的事情,說來話就長了,若是真的要追溯,老婆子怕是三天三夜都說不完。不過,還是可以挑近的來講的!”

老太太說完,頓了頓,見謝曼冰與謝曼清一副洗耳恭聽的模樣,她便繼續道:“就拿那寧知豪提過的高宗皇帝登基開始說吧!那是四百多年前了,太宗皇帝暴斃後,遺詔被皇後戚氏設計從太宗皇帝近身伺候的大監手裏奪走。且戚氏派了一萬麟甲軍的前身羽衛兵去了當時還是廉王的高宗皇帝府邸,企圖將他捉拿並就地正法。

原來,那遺詔內太宗皇帝冊立的新帝便是高宗皇帝,雖然高宗皇帝也是由戚氏所出,但是戚氏對高宗皇帝並不喜歡,她更喜歡比高宗皇帝小了三歲的幼子。所以在知曉遺詔內容後,戚氏痛下殺心,先是騙走了遺詔,然後又派兵去殺高宗皇帝,隻求自己的幼子能登基。

然而高宗皇帝才是太宗皇帝親立的真龍天子,並不可能那般容易就被殺死。就在羽衛兵將高宗皇帝的廉王府圍的水泄不通時,當時京中的貴胄門閥寧門當家人以一夜七個時辰為限,挖出了一條密道救出了高宗皇帝。高宗皇帝獲救後,給了寧門當家人象征了他身份的玉璜,並許諾寧門世代都將受皇族庇佑。

而後,高宗皇帝被寧門族人送離京都,去到了一母同胞的幼弟所在的封地郢州。高宗皇帝到達郢州與其胞弟見麵後,看了皇後戚氏寫給胞弟的信,他才始知遭羽衛兵圍攻捉拿的原因究竟是為何。高宗皇帝在震驚與痛苦中,得到胞弟的鼓勵與支持,其胞弟願以死明誌,隻求高宗皇帝能名正言順的登基。

然高宗皇帝心善,並未應允。最終,高宗皇帝利用其胞弟的軍隊及舊都寧門的裏應外合,成功的攻入了皇城,從皇後戚氏手中拿回了太宗皇帝的遺詔,並於當年的丹桂之節在舊都順京登基,囚其母戚氏於冷宮,且在次年改元為應昭。”

說到這,老太太頓住了,就在謝曼冰與謝曼清不解的看著發呆的老太太時,老太太又動了動嘴,自言自語道:“原來如此,難怪了,怪不得聖上會對寧知豪三番五次的刺殺都包容了。”“祖母你在說什麼啊?”謝曼清見狀,奇怪極了,她對老太太問道。

老太太聞言,訕訕一笑,答:“因為當年高宗皇帝受寧門搭救,曾留下口頭承諾,他魏氏皇族會永遠庇佑寧門,所以即便時隔百年之久,寧門仍舊受皇族保護。”聽到這,謝曼清轉眸一想,之前因為聖上的寬容而百思不得其解的腦袋忽的暢通了。

是了,定是因為百年前的那承諾,這才有了百年後聖上的寬容。要換做自己,數次遭人刺殺,整日活在提心吊膽下,不氣昏了腦袋都算好了。更何況是明明知道那刺殺自己的人是誰,卻隻是加強了防護,卻不緝拿那個陰謀暗殺自己的家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