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大亂,身為東林的臣子,他們能有什麼好處?
且皇上此舉實在是太過了,他們雖不是榮蘭人,但也要說兩句……
一眾大臣皆跪下,勸說皇上收回成命,甚至有大臣趁機提議,讓皇上暫緩榮蘭今年的歲貢。
這兩年,榮蘭為了上繳歲貢,每年都有頭有大量百姓餓死。
一個盛產糧食的國家,百姓卻餓死,你說這事可笑不可笑?
但這麼可笑的事,就發生在他們身邊,就是他們一身造成的。
當然,他們雖然不忍,卻不會對榮蘭心軟。
弱國無外交,小國無國威。
小小榮蘭能得他們東林庇護,沒有被四國吞並,國民沒有成為奴隸已是萬幸,他們還想怎麼樣?
如果是平時,皇上要給榮蘭加歲貢,他們意思意思的勸說一二,能勸動皇上最好,勸不動也就無所謂,反正頭痛的是榮蘭,又不是他們……
小小榮蘭,要是敢反,他們正好借機踏平榮蘭,把榮蘭納入東林的版圖,但是什麼時候東林都可以跟榮蘭打,現在不行……
皇上的人剛代替應家將,接收兵權,還沒有服眾,沒有收服底下的兵,沒有在軍中站穩腳步,這個時候開戰對他們東林極為不利。
應家這些兵馬還是小問題,最重要的是北域!
北域有足足三十萬兵馬,北王現在看著失勢,被皇上帶的把兵權和北域的領地交出來了,但並不表示北王對北域的兵馬失去掌控。
他們可以肯定,一旦皇上要榮蘭加歲貢,榮蘭承受不住必然會反,甚至還會與北王合作。
這事真要發生了,也怪不得榮蘭和北王。在東林這個龐然大物麵前,榮蘭一再退讓,已退無可退。
在皇上麵前,北王也一直妥協配合,任由皇上派兵接收北域,也是退到了不能再退的邊緣,但是……
皇上不滿足,皇上非要把人逼死才甘願,這個時候榮蘭反、北王反,幾乎是可以預見的事,甚至都沒有人能說他們不對。
因為,換作是他們,被皇上逼到那個份上,也會那麼做。
反正都是死路一條,大不了魚死網破!
……
但是,這些話,眾朝臣隻能放在心裏,不敢說給皇上聽,就算說了,依皇上的自大也不會信,甚至還會引起皇上的反感,讓皇上用更偏激的手段,來對付榮蘭和北王。
眾大臣深知皇上的性格,並不敢把這些威脅說出來,隻說皇上此舉有違天合,不是仁義之君所為。
但凡當皇帝的,但凡有一點報負的皇帝,就不想被人冠上暴君的名聲,皇上也不例外,但是……
皇上這一次卻沒有妥協!
他必須要榮蘭加歲貢,隻有這樣他才能保證他有足夠的糧食,以便在北王反的時候,跟北王打持久戰,讓北王沒有補充糧草的機會。
和眾大臣的想法一樣,皇上也不認為北王會俯首聽命,把兵權交出來,把命交出來,北王肯定會反……
北域那塊地方不產糧食,每年都靠朝廷撥糧,如若北王反了,最大的困難就是糧草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