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蘭國王自是不願意,但北王並沒有給榮蘭國王說不的機會,北王搶在榮殊之前,用武力控製了榮蘭皇宮。
挾天子,以令諸侯。
北王沒有令諸侯,但效果也差不了多少,控製了榮蘭國王,後續的事情便容易了許多……
榮殊晚了一步,便失去了所有的優勢。
明明他是合法的繼承人,明明他給榮蘭帶來了巨大的好處,明明他背後有巨大的勢力支持,但在榮蘭就成了叛亂的人,成了榮蘭的前太子。
因為,他拒絕了榮蘭國王的命令,拒絕獨自進皇都,拒絕把北林的兵馬留在城外。
榮殊又不是傻子,北王控製了皇宮,控製了榮蘭都城,他要是獨自一個人回去,那還有命在?
他現在可不是北王的好友,北王的盟友,他背叛了北王。北王對待背叛者有多狠,他是知曉的。
他,絕不能獨自回榮蘭都城。
但他拒絕,就是抗旨不遵,別說登基,他連太子的身份都保不住。
榮殊沒有辦法,隻能選擇反抗。
他到處散布,北王控製榮蘭國王的事情,打著清君側的名義,帶著北林的兵馬,收攏相信他,並忠於榮蘭兵馬,打進皇都……
初時,一切都順利,但當北王通過榮蘭國王,像榮蘭人公布,是榮殊放北域兵馬進榮蘭的後,相信榮殊的人瞬間少了一半。
榮殊此舉,是賣國!
而且不止一次!
榮殊第一次把榮蘭賣給北王,換他活著從東林回來了,第二次把榮蘭賣給北林,換他登基的本錢。
這種人,怎麼能值得信任?
他能為了自己的私利,把榮蘭賣二次,就能賣三次,賣四次。
而這也是北王,逼得榮蘭國王妥協的原因之一。
榮殊實在不是一個合格的繼承人,與其讓榮殊繼位,榮蘭國王寧可冒險,與北王合作,先把榮殊給解決。
當然,能讓榮蘭國王妥協的主要原因,還是他怕死,更害怕榮殊搶他的位置。
他不想死,哪怕隻能守著半壁江山,他也想要活下來。
他要是一個有血性的人,就不會這麼多年一直受東林的壓迫,而不敢反抗。
現在,榮蘭正處在內亂中,有北林的援助,榮殊雖失了部分人心,但勢力仍舊不減。
同樣,有榮蘭國王這張牌在,北王也毫不示弱,雙方雖還未正式開戰,但早晚要打起來……
這個時候,皇上的態度就極其重要!
北王沒有想過,皇上會出手助他拿下一半的榮蘭,他隻要皇上不拖後腿就行。
是以,他讓手下的人趕在北林人,找上皇上之前,把榮蘭的情況一一稟報給皇上知曉。
隻要皇上不傻,就該知道,這個時候站在誰那一邊,才是有利的。
他是東林人,他帶兵拿下一半的榮蘭,這一半的榮蘭也是東林的國土,他的兵馬仍舊還是東林的兵馬,隻不過他換了一塊封地罷了。
反之,皇上就是在逼他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