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什麼時候?”沒有一件順心的事,皇上的語氣很不好。
“丹醫堂的幾位長老說,楚九歌在比試時說的事,攸關他們丹醫堂的傳承,他們要先查清大長老的事,短時間內實在抽不出人手煉製丹藥,也沒有哪位長老,有空閑前往瀾城與襄城。”很明顯,丹醫堂的人對大長老下手了,但也不肯放過楚九歌這個,打了丹醫堂臉的人。
“這麼說……要楚九歌上門謝罪?”皇上冷笑一聲,“他們不知道,北王回京了嗎?”
“丹醫堂的人,什麼也沒有說。”幾個大臣相視一眼,默默地低下頭。
很明顯,丹醫堂的人看得很明白,他們要拿楚九歌立威,但又不想得罪北王。
他們把這個難題,丟給了東林,丟給了皇上。
瀾城和襄城發瘟疫,皇上要他們派人去醫治沒有問題,要他們提供丹藥也沒有問題,隻要皇上把楚九歌送到丹醫堂,他們隨時可以出門,不然……
他們短時間內都沒有辦法出發,至於什麼時候能動身,能派足夠人手和丹藥前往,就得看皇上什麼時候,把楚九歌送到丹醫堂去。
“此事既然與楚九歌有關,就問問楚九歌的意見……傳朕的旨意,宣楚九歌進宮。”有三城數十萬百姓的命壓在頭上,想來不需要他這個皇帝多言,楚九歌就會“大義凜然”的站出來,前往丹醫堂解決此事。
至於楚九歌要怎麼解決,那就與他這個皇帝無關。他一個當皇帝,怎麼會為難一個弱女子。
幾位大臣都是人精,哪裏不知皇上的意思,他們雖同情楚九歌,但也不會站出來為她說話……
事情本就因楚九歌而起,自然要由楚九歌自己去解決,而且和三城十幾萬百姓的命相比,楚九歌一條命實在是微不足道。
別說楚九歌本就不無辜,便是她是無辜的,能用她一條命,換三城十幾萬百姓的命,他們眼也不眨就會同意。
傳旨的太監一路快馬加鞭,以最快的速度趕到楚九歌的住處,宣讀了皇上的口喻,讓楚九歌立刻進宮,皇上與一眾大臣都在等她。
傳口喻的小太監,在應池和小丫頭麵前,趾高氣揚的大嗬,隻是……
收到消息出來的不是楚九歌,而是北王:“皇上要見楚九歌?正好,本王也有事要見皇上。”北王說完,就往外走。
傳口喻的小太監嚇了一跳,膝蓋一軟,差點跪了下來:“不,不是……北王,皇上要見的是楚九歌。”
“男主外,女主內。皇上見本王就行了。”北王冷冷的看了小太監一眼,那太監本就軟了腿,直接失去支撐,跪了下去,結結巴巴的道:“北,北,北……”
北王冷漠的收回目光,從小太監身旁穿過,大步往外走,代楚九歌進宮麵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