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任北王為所欲為,放任北王不將他這個帝王放在眼裏,放任北王與其他三國為敵。讓北王去對付其他三國,或者讓其他三國,對付北王,他這個皇帝坐收漁利,豈不是更妙?
要知道,除非他這個皇帝,做出什麼惹怒民怨的事,不然……
北王絕不敢輕易謀反。
一旦北王謀反,就是亂臣賊子,天下百姓不會同意,滿朝大臣也不會同意。
知道武王打小沒有接受過帝王教育,不懂馭下之道,不懂平衡之道,皇上對武王的回答,雖有失望但無不滿,他耐著性子一點一點掰碎了,把裏麵的道理說給武王聽。
武王聽了,不斷的點頭,一副很認真的樣子,但是……
皇上看到了他滿不在意的神情,和不屑的眼神,不用問就知他沒有放在心上。
武王離去後,皇上重重歎了口氣,心底湧出一股濃濃的無奈,還有自責。
他就不明白了,他不算多蠢的,她更是聰慧透人,本事比男兒還要強,他們二人生出來的孩子,怎麼就一點也不像她呢?
除了長相堪堪有幾分相似外,旁的一點也不像。
是因為,打小長在外麵,被謝老太爺養蠢了的緣故嗎?
一定是這樣的!
他們的孩子怎麼可能蠢,一定是謝家把他的皇兒養蠢了!
皇上給武王找到了理由,心中那一點點失落,便被愧疚所取代了……
如若,他能早早的找到這個孩子,他的皇兒就不會被謝家養成這般樣子了。
這一切,都是他的錯……
北王憑借一紙檄文,挑得北林大亂後,並在儀仗親王的恭迎下,來到了北域二十萬大軍駐紮的地方。
說來,也是老地方。
北域大軍駐紮的地方,就在嘉雲關,也正因此,北王失蹤的三個月內,南涼、西鳳和北林三國的大軍,便是蠢蠢欲動,也不敢勸易攻打東林。
北王手下這些兵,可是常年與魔族戰鬥的。北王手下這些兵,不說個個可為將材,那些領軍的將軍,確實個個都能獨擋一麵。
沒有北王坐鎮,沒有蘇慕白指揮,他們的實力也許會弱上三成,但就算是這樣,也不是那麼好對付的,更不用提,他們占了天時、地利。
有這二十萬大軍鎮守嘉雲關,四國和談才能繼續,那幾座被南涼、西鳳和北林占據的城中百姓,才能平安的活下來。
這些人回來後,朝廷沒有為難他們,但也沒有優待。皇上匆匆派了應頤前來接管,然而讓皇上失望的是,應頤還沒有馴服狼群,北王這個狼頭就回來了。
大軍潛藏在山中,要走進嘉雲關,需得走一條長達三十八裏的羊腸小道。
小道隻能容兩人並行,兵馬進去後,要退出來就難了,隻能硬著頭發往前行。
而且,小道兩側是群山,最適合設伏不過。
當初南涼、西鳳和北林三國攻打嘉雲關,從這條小道走過時,死傷之慘重,至今都讓他們談之色變。
由此可見,這條小道有多危險。
而今天,此刻,北王就帶著他的人,站在小道的一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