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頤的信,比北王手下的消息,還要快一步傳到北王手裏……
“應頤倒是有點意思。”北王拿著應頤的信,笑了笑,隨手將信遞給一旁的楚九歌:“你也看看。”
信上隻有三行話,楚九歌掃一眼就看完了:“你怎麼想?”
應頤雖然隻是陳述了武王來前線的事,但大家誰不是千年的狐狸,這裏麵的意思是個人都明白。
“東林四麵是敵,皇上雖然不靠譜,但他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狠勁,他在那個位置上,不管是南涼還是北林,都會安份。”北王往椅子上一靠,右手隨意放在桌子上,時不時敲兩下,一副閑聊的樣子。
“你要攪了武王的事?”她就知道,北王不會樂意扶武王上位。
北王這人的心眼一向不大,武王占了他的身份,哪怕是他不屑的身份,也必然要付出代價的……
“武王上位就是謝家上位,武王把持不住朝政,謝家沒有能人,能壓得下滿朝大臣。”北王的手指,有一下沒一下的敲打著桌麵,漫不經心的道:“東林不能亂,本王守了東林十幾年,不是給他們欺負玩的。”
“你不打北林?”隻要北王把態度擺出來,武王就是有通天的本事,也沒有辦法在談和中,占一點便宜。
楚九歌相信皇上肯定明白這個道理,他還把武王送來鍍金,十有八九就是吃定了北王,知道北王責任心重,不會因為個人私怨,罔顧東林的利益。
別看北王平日高傲不近人情,什麼也不看在眼裏,但各國的人都知道,北王把東林看得很重,把東林的百姓看得很重。
若不是真的在乎東林的百姓,北王當初也不會丟下榮蘭不管,任性的去攻打北林。
那一戰,北王除了震懾了北林、南涼和西鳳,讓他們不敢輕易殺東林百姓外,隻添了一個殘暴不仕、殺人如麻的罵名,旁的好處一點也沒有撈動不說,反倒把到手的好處讓了出去,虧得不能再虧……
“打!本王即便要打北林,也不能讓武王上位。”不打,他北天驕的名聲往哪裏擺?
以後,還有誰會忌憚他的話?
北林,必然是要戰的,除非北林不戰而降。
“你打了,和談的時候,東林就不會吃虧。”不僅不會吃虧,還會占便宜。
武王掛著和談主使的名義,哪怕他什麼都不做,即使是搗亂,在外這也是他的功勞。
“這是應頤需要頭痛的事,與本王何幹?”北王敲打桌麵的手指停了下來,他慢條斯禮的坐正,一派和氣的道:“南涼有一批士兵混進了東林,正好……拿來給武王開胃。”
“那批人……是南涼資助巫族的人?”楚九歌先前看到這個消息時,還讚了一句:“南涼太子好膽識。”
在東林的眼皮底下,在北王的眼皮底下,弄這麼多人潛進來,南涼太子還真是不把人看在眼裏,以為全天下就他一個聰明人。
“嗯,那些人分散了,回頭……本王讓人趕一趕,把他們聚攏了,讓他們跟武王打一場。”南涼太子那批人的行蹤,都在他的眼皮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