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皇上要是退了一步,北王……
北王也不會把事情做得太絕。
折辱一個毫無反擊之力的人,不是北王的風格,看北王從來不會傷及那些辱罵他的平民就知道了。
隻可惜,這一點平王看不明白。
在平王眼中,他看到的隻有皇上對北王的維護,和對他的無視與輕慢。
王梓鈺離開金玉樓後,並沒有回府,而是去了六部,召集六部的尚書議事。
北王帶人去圍殺不周山的人,他總要為北王的行為尋一個合理的理由,而再也沒有什麼,比找到昨日製造城門混亂的凶手,更有說服力的了。
“王爺已找到,昨日在城門口製造混亂,放出瘋牛踩傷百姓的真凶。現已帶著禁軍去捉拿歹人了,你們商量一下,把後續要做的事補上,切不可造成京中百姓慌恐不安。”王梓鈺召來六部尚書,說是議事,其實就是告知他們一聲。
“王爺找到元凶了?不知元凶是何人?藏身在何處?”刑部尚書第一個問話。
昨日城門暴亂的案子,皇上交給了他審,奈何他查了半天,也沒有查出一絲蛛絲馬跡。
“大善人,朱圍。”北王已帶人圍了朱家的宅子,很快大家都會知道,隱瞞也沒有任何意義,王梓鈺痛快的告訴了眾人。
“朱,朱善人?那位……家裏有十二位天仙的朱善人?”六部的幾位尚書,臉色俱是一變。
無他,因為他們或多少,都與那位朱善人有些關係。
王梓鈺點了點頭,笑著看向六位尚書,“我知道諸位大人與朱善人,拐著彎有那麼一點姻親關係,隻是公歸公,私歸私。我想諸位大人應該明白,什麼叫公私分明。”
朱善人是京中百姓對他的稱呼。這位朱善人其實是一個富商,手中到底有多少財富無人得知,他年年修橋鋪路,給窮苦百姓施衣贈米,可以說是深得人心。
不過,讓他在京中名聲大盛的,還是他那十二個貌若天仙的女兒。朱善人妻妾無數,可無論娶多少妻,納多少妾,都生不出一個兒子了。
朱善人為了積福,便廣做善事,並對外說要把家業分給十二個女兒。
朱家巨富,多的是人家願意與之結親,而朱善人又擅於鑽營,十二個女兒皆嫁入了官宦之家。
當然,不是什麼大官權貴之家,而是大家族的旁支、族人,朱家勉強能配上,不算是高攀。
朱善人做這些事時並不高調,哪怕最修橋鋪路也是暗中進行,結兒女親家也異常低調,直到這兩年才稍稍高調起來。
先前朱善人做的善事多,女兒也嫁得好,沒有爆出來不算什麼,一爆出來這位朱善人就成了京中的名人,而他也沒有辜負善人的稱號,如同散財童子一般,撒銀子毫不眨眼。
京中有人叫他朱善人,但也有人在背後叫他朱蠢人。
但不管是什麼稱號,他在京中有名望是真,在百姓心中有地位是真,甚至在朝中都有一張關係網。
而就是這樣一個人,他背後在為不周山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