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茫大陸東岸,中土諸華帝國;蒼茫曆3042年,中德初年
帝國北臨無邊無際的草原,而草原北方有一個同樣強大的帝國,兩國曆經數千年的爭鬥一直在緩衝地帶你來我往不分勝負。
南麵、東麵,是寧靜與風暴並存的大海,數千年的航行使臨海而居的人民摸清楚了近海海域,航海術在他們當中口口相傳,老漁民能閉著眼睛使船在正確的航道航行;另外他們也深知不能離開陸地太久,至今遠海還是未知區域。
在西南,有十萬大山,遍布毒瘴沼澤,同樣是無人敢深入探究之處;而西北,一條猶如有人要環抱麵前沙漠的山是帝國與外族的分界線,它抱著一片沙漠,沙漠中有組成帝國一部分的諸侯國,國家的城市建立於荒沙之中的綠州上,它鎮守帝國通往焦土之地與永凍島嶼的唯一通道。
數千年前雜亂不堪的中土大地結束小國家的紛爭進入十四個國家之間大規模的爭霸,再有占據諸華地區的諸華李氏通過南征北戰,先後迫使南方諸國臣服,而後會盟北方強國最終確定帝國由十三個諸侯國擁立一個盟主國組成,十三位國王共同宣誓世世代代效忠諸華李氏,而李氏也許諾會克己奉公堅決履行天下共主義務。
已不知動蕩多少年的大地終於平靜,帝國在初期便進入空前的繁榮發展,騰飛之速大有稱霸大陸東岸之象。
但繁榮之下總有人心懷不軌,李氏雖為天下共主但並非真正征服中土大地,許多諸侯在當初宣誓的祖先血脈當中就延續了反叛的野心,他們想著如何擴大自己的勢力削減李氏的影響力和權威,帝國內部並不一日安寧。
兩千年前北方草原之中有人結束遊牧民族愚昧的內鬥,整合草原各部族的力量在草原組成帝國,並順勢南下,李氏忙於調停諸國內戰,無暇顧及後方敵襲致使大片國土淪陷,從青城到古濁河北岸密布從草原而來的蹄印。
幸有地處東北的薊丘溫家主動出擊力挽狂瀾,成功收複青城以南所有國土。
為獎勵溫家,李氏慷慨地將軍事緩衝區,也就是古濁河以北所有帝國土地盡數封給溫家,並將公主下嫁,在保有通婚的千年中溫家與李氏已達到親密無間的地步,溫家之忠心被其他諸侯戲稱為忠犬。
不過也不可否認,原本封地僅限帝國東北的薊丘溫家,獲得比現有國土還大上一圈的封地在諸侯之中封地擁有麵積輕鬆躍居榜首,這令諸侯眼紅不已。
諸侯國中強國如薊丘溫家、平原王家謝家、古越鄭家,此四家在軍事、繁榮度、文明、諸侯國中影響力各有千秋,如溫家常年鎮守邊疆以軍事勢力顯赫於世;平原王、謝兩家,地處中土腹地平原,與生俱來無險可守卻又為南北之樞紐從而繁榮富強,曆數揚言攻破平原兩國之輩皆乃大言不慚,有道是天下兵甲平原出,無人可比的裝備精良程度天下聞名,並且這兩國一致達成向外擴張而非兩強國欲互相吞滅。
強國無非國大民富兵強,但古越之地丘陵之中的鄭家卻三者不具備其一,國祚至今也才三千年,是諸侯國中最年輕的一個,並且國處於六戰之地,土地又非肥沃,商賈厭惡嶺南道險少有通商,古越國多是自給自足不需依靠其他國家。所臨六國,六國之中平原兩強國就在頭頂,但曆代古越國王偏偏能遊走於諸國之間花言巧語恩威並施,長期之中引領諸侯實行盟主職務,就連平原兩強國也順著他們的意思走,這足以令其進入強國之林。
弱國則有兩河趙家,雖坐擁帝國兩大河源頭,但連續三朝庸主浸於酒池肉林迷失於女色之中,又喜以權術掌國控臣,所謂國政無非是士大夫與佞臣常年鬥爭,致使朝堂烏煙瘴氣國中永無寧日。
一條大河由無數支流彙聚到幹流,而這些江河遍布澤鄉國,國如其名一片澤州,又因降雨量充沛,劉家多數時間忙於治水而非行政。
西山唐家隱匿於世不為世人所知。南麓淩家多處麵敵苦不堪言。荒沙百裏家長達幾代人的爭權奪利在王座旁上演,十年前百裏嫡係子孫百裏斛借薊丘之兵這才平定國家內亂順利登基,因地利位置與國家長期積貧,穩定的國家並未帶給經濟多少起色,國主百裏斛將複興寄於對外戰爭,傳言與西川國已訂下姻親共同威脅夾在兩國之中的兩河國;近年一直在攻打北莽汗國附屬國,雖常勝但少收獲,還是勞民傷財之舉。
北麓曹家不參與世俗爭霸,尊王攘夷,各方麵能力稍有欠缺。南麓淩家國小勢弱常遭諸國欺淩,一直不得發展。
近海嚴家與秦、楚兩家,遠離政治中心漁民多耍一時之狠難以維係國家根基。
自北疆交由溫家鎮守無需顧慮來犯之敵,諸華皇族血脈中以武起家的善戰漸漸淡去,認為天下太平便可夜夜笙歌,終日沉淪酒色紙迷金醉荒淫無度,對朝政漠不關心,軍務也擱置一旁任其消沉疏忽對諸侯國控製。
自以為是的皇族地解開沿用至今的禁令,允許各地諸侯發展實力強大的軍隊,故意讓各諸侯國混戰等他們國家衰弱皇族再出手收拾。
久為人臣,自然有人骨子裏烙下了根深蒂固的忠君愛國,例如溫家,被稱之為“帝國忠犬”,所以這種家族發展軍事實力對諸華皇族百利而無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