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是最親密的關係,當初因為愛而結合,生活在一起,更要相敬相愛、互信互諒。做丈夫的,身邊要少帶錢,要回家吃飯;出門應酬,夫妻應該成雙成對;平日多一些幽默感,對於忙碌辛苦的太太、兒女,常常給幾句安慰、感謝的話。做太太的,平時須把家庭整理幹淨,準備美味可口的飯菜;勤儉持家,不私藏金錢,隱瞞秘密,並對先生多說讚美、肯定的話。能夠如此,夫妻感情就能長久維係下去。

生活起居裏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替別人著想的美德。例如,早睡早起,生活起居正常;進門要彈指、關門要小聲、走路要輕步、轉彎要輕咳作聲等。每日要勤於打掃庭院,把家裏整理得窗明幾淨,布置得美化舒適,院子裏、陽台上亦可蒔花植草,以增進生活情趣。平日飲食要正常適量,營養均衡,不故意節食,也不暴飲暴食,便能保持身體的健康。

平日也應有正當的休閑,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借由閱讀增加知識,擴大學習空間。如果家中環境許可,可以設個佛堂,每日晨起,於佛菩薩聖像前獻花供水、上香禮拜,或誦經一卷,或靜坐五分鍾;夜晚臨睡前,可於佛前禮佛靜心,或讀誦《佛光祈願文》,反省自己的功過。

最後,家庭的經濟管理也要健全,常言“有錢不一定萬能,但是沒錢則是萬萬不能”。金錢是維持我們生存的基本條件,一般人都希望財富愈多愈好,不過自古以來有錢的人不一定快樂。我覺得真正的財富是歡喜不是金錢,沒有歡喜,縱使再多的金錢也沒有意義;真正的財富是知足,不知足的人,即使把全世界的財富給他,他還是貧窮的,因為內心永遠覺得不夠,此即所謂“財多愈求,官高愈謀,人心不足,何日夠休”(《安樂銘》)。

所以我們應該把財富的範圍擴大,財富不限於金錢、汽車或別墅,這種財富是無常的。錢財非萬能,家裏的經濟雖然不寬裕,但是在精神修養上能夠提升,如懂得歡喜、知足,就是無價之寶。

平時我們要懂得開源節流,常常想:我有多少的“源”可以開?生財之道無他,智慧、勤勞、結緣是也。所謂“開源”,除了有形的財富,更要開發心靈的財源,如慈悲、智慧與明理、通達。“節流”方麵,節省日常生活的金錢支出之外,還要節省時間與節省生命。

人的一生,與家庭生活關係密切。家庭是悲慘的地獄,或是歡樂的天堂;眷屬是善人聚會,或是怨憎相會,全在我們一念之間。《無量壽經》言:“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家室、中外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有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要讓家庭幸福和樂,柔軟、慈悲心是不二法門。眷屬之間,多一些讚美的聲音,多一些關懷的溫情,多一些互助的行動,多一些忍耐的智能。彼此相互學習,常懷慚愧、感恩之心,就能將家庭建設成清淨安樂的國土了。

·佛光菜根譚·

兒女有慈母的教育,這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

丈夫有賢妻的扶持,這是世間最美滿的境界。

治家(二)

中國古來聖哲賢人均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像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朱柏廬的《治家格言》、曾國藩的《曾文正公家訓》等,都被認為是讀書修身、治家之道的寶典。佛陀時代,須達長者娶嫁媳婦、女兒,對象希望是有同樣信仰的佛教徒,還說“沒有皈依三寶的人,請不要投生在我的家庭裏”。可見,以信仰傳承也是一種治家之道。

治家之道有哪些呢?

第一,妻女無妒則家和。俗語雲:“一個廚房容不下兩個女人。”其實,家庭裏的妻、女、姑、嫂,相處之道要彼此跳探戈,對方進一步,自己就退一步,和平禮讓恭敬,不要嫉妒,多生是非。因為嫉妒如火,能燒毀一切。所以家庭的最大道德,就是不要相互嫉妒,家庭自然和諧。

第二,兄弟無偏則家興。家庭中,兄弟姐妹的思想、意見、看法,要合於中道,不要太過偏頗、執著。更不能為了爭取家庭中的地位、財產,而演出兄弟鬩牆的不幸事件。所謂“苦瓜雖苦共一藤,兄弟雖愚共一心”,兄弟團結無偏,家庭才能興隆。

第三,上下無縱則家尊。家庭中,無論長輩、晚輩不可縱情縱欲,要依理遵法,家庭才會有尊嚴。曾國藩在朝為官,權重一時,經常關心家中兄弟、子侄的生活情況。他特別寫信告誡大家,不可流於“驕逸”,因為“驕逸”是敗家之道。因此,一個家庭要有尊嚴,必須上下無縱。

第四,嫁娶無奢則家足。婚姻嫁娶是家庭的大事,難免鄭重其事。所謂:“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人品的良好端正才是重要的,至於禮節則不可太過奢華、浪費,家庭就會富足。

第五,農工無休則家溫。農工之家能勤於耕作、勞務,不懶惰、不懈怠,家庭自然溫飽無缺。現今的工商社會,也不一定指農工之家,隻要從事正當事業,都要勤勞勉力,你不遊樂、不偷懶,就不怕經濟不景氣,即使擺個小麵攤都能夠讓家裏的大小衣食溫飽。

第六,祭祖無忘則家良。慎終追遠,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是子孫對先人懿德的緬懷紀念;有時也會遇到鄰居、親友喪祭之事,這時也要適時協助,給予慰問。一個家庭,不忘記祭祖之誠,不忘失喪祭之禮,必定是一個良善的家庭。

·佛光菜根譚·

子孫不患少,而患不才;

家業不患貧,而患少義;

家道不患衰,而患無誌;

交友不患寡,而患多邪。

家的兩字真言

不光是有形的東西可以做傳家之寶,有的時候,長輩給我們一個善美的觀念、一句有益的話、一個理念,也可以留傳給子孫。比方“四維八德”,各種好的語言、好的思想,甚至培養兒女受高等教育,也可以傳家。因為錢財會有用完的一天,但是好的觀念、教育帶來的知識、智能,卻是一生受用不盡。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家庭,家庭的興衰起落都是其來有自的。有謂“寧慎於始,莫怨於終”,如何維護一個家庭的和樂,以下有“家的兩字真言”六點說明:

第一,傳家的兩字真言是“忠”與“孝”。古人說“一等人忠臣孝子”,又說“為人以忠孝為辭,餘都是末事”,足見忠孝乃自古以來所重視的傳家精神。忠孝,是從我們的內心激發出來的一種感情、良知,一種愛心和美德,是維係人類關係的倫理綱常,把忠孝的精神發揚起來,家庭會更為美滿,社會將更有秩序。

第二,治家的兩字真言是“勤”與“儉”。勤儉樸素,是做人的美德,也是治家的要點。“家有千貫,不如日進分文”,你若不勤奮耕耘,終有坐吃山空的時候;反之,所謂“家業自勤儉中來”,隻要肯勤儉,可以彌補家裏的貧乏不足。

第三,安家的兩字真言是“忍”與“讓”。六祖慧能大師《無相頌》:“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能讓,使家庭長幼有序,和睦融融;能忍,是消弭是非的利器,是人際關係和諧的秘方。能忍能讓,是安家的第一法。

第四,興家的兩字真言是“讀”與“慈”。一個家庭要和樂,父慈子孝不可少,讀書明理更重要。所謂“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在過去傳統社會,都以耕讀為庭訓,何況現在更是信息時代,社會變遷快速,要想跟上時代進步的腳步,讀書也就益顯得重要了。因此,為人父母,應多花一點時間陪小兒小女讀書,讓書香與慈愛盈滿家庭。

第五,防家的兩字真言是“盜”與“賭”。一個家庭,不過於奢華,就能防止盜賊的覬覦。然而,不僅要防範外麵的盜賊,更要防範自家的賊。何謂自家的賊?《佛說孛經》說:“惡從心生,反以自賊,如鐵生垢,消毀其形。”因此,不生貪念,不做惡事,尤其不聚賭博弈,更是維護一個幸福家庭所應戒防的。

第六,亡家的兩字真言是“暴”與“怒”。有雲:“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兄弟鬩牆、妯娌分家,乃至夫婦離異,不都是因為家庭不和導致爭執暴怒才引發的?因此一個家庭裏,要慎防衰敗、悲劇的發生,尤其要遠離暴力與嗔怒。

傳家的龜鑒真言很多,這“家的兩字真言”可以作為依據。

·佛光菜根譚·

不為財動,不為情動,不為名動,不為謗動,

不為苦動,不為難動,不為力動,不為氣動。

齊家格言

一個家庭要想“家和萬事興”,家庭裏的分子必須要能相互了解、相互體諒、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一般人都說要服務社會,為什麼不從服務家庭做起呢?一般人都說要建設國家,為什麼不從家庭建設做起呢?

每一個人的成長都與家庭背景有著密切的關係,像習慣的養成、人格的完成、觀念的建立等等,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自古以來,許多前賢仁者撰文訓示子女立身處世之道,維護傳家門風,如《顏氏家訓》《訓儉示康》《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等都是有名的傳家庭訓。在這裏,也提供以下四點“齊家格言”作為治家的參考:

第一,勤則家興。有謂:“萬般罪惡從懶惰起,萬般財富從勤勞始。”你能勤於灑掃庭院,維持家務,家裏一定整齊清潔;你能勤於田園耕種,田裏必定豐收有餘;乃至勤於幫助親友,就會有歡喜的人緣;勤於付出服務,就會有成功的因緣。個人勤勞,個人會被讚美;家庭成員都勤勞,家庭就能興盛。所以,勤勞能興家致富。

第二,懶則家窮。《長阿含經》載,懶惰懈怠有六種相貌:“富樂不肯作務,貧窮不肯勤修,寒時不肯勤修,熱時不肯勤修,時早不肯勤修,時晚不肯勤修。”像這樣懶惰的人,不肯付出,不肯努力,好逸惡勞,不務實事,茶來伸手,飯來張口,走到哪裏,怎會為人喜見?家裏又怎能致富呢?

第三,儉則家富。宋朝的司馬光對兒子司馬康說,人以奢侈為榮,他卻以儉樸為美。儉約之人,過失少;奢侈之徒,犯罪多。貴如宰相的司馬光,也以儉約為榮。我們可以看到,道德高尚之人無不從勤儉中走來,富貴的家庭也無不從勤儉累積而成。善於治家者,不當的開支,不可以花用,不應浪費處,就不必開銷。這裏節省一點,那裏節省一點,就能集腋成裘;這裏儉約一點,那裏儉約一點,就能聚沙成塔。

第四,奢則家貧。人在世間,擁有的富貴利祿,好比銀行裏的存款,如果日用太過,所謂“費多為居家之病”,你揮霍無度,奢華浪費,慢慢地福報享完,就沒有了。《曾文正公家訓》亦雲:“居家之道,惟崇儉可以長久,處亂世尤以戒奢侈為要義。”隻有遠離奢侈,才能遠離貧窮,家庭才能富足。

要建立一個健全的家庭,這四點“齊家格言”不能不注意。

·佛光菜根譚·

能夠樂善好施,必非貪財之輩;

能夠視死如歸,必非無恥之徒;

能夠淡泊名利,必非好名之人;

能夠揚親顯榮,必非不肖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