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間茅屋從來住,一道神光萬境閑。

莫作是非來辨我,浮生穿鑿不相關。

——唐·龍山

自我建設

範仲淹早年在一座寺廟裏讀書,偶然發現了一堆金子。他當時很窮,每日以粥糊口,但他完全不為所動,順手把它埋好。後來,這個寺廟的人知道他功成名就,去找他化緣。範仲淹說那他就捐多少多少錢。左右的人很驚訝:“你現在根本沒有這麼多錢啊!”他說,到寺廟裏的某角落去挖,那裏有一袋金子。派人去挖,果然還在。

摘引自《小故事大智慧》

一個國家,有了文教建設,社會才能和諧有禮;有了經濟建設,地方才能繁榮發展;人,也要自我建設,人生的道路才會寬廣,生命才能更加有意義。

所謂自我建設,就是要自我厚植力量、自我開發潛能、自我學習成長、自我建立信心、自我更新觀念、自我革除陋習、自我培植因緣、自我開創機會、自我成功立業等。

社會上,一般人好像失去了自我,都是心向外求,一心希望別人的幫助。一切仰賴別人,一旦失去資助,頓時喪失前進的力量,所以人要靠自我建設,要做自己的工程師,自我規劃人生,活出真正的自己。

然而有些人就是不懂自我建設,反而自我破壞、自我毀滅,例如糟蹋健康、浪費時間、不結人緣、放棄機會、懶惰懈怠、消極頹唐、逃避現實等。多年前美國有一位溜冰選手,為了贏得金牌,雇用殺手傷害競賽者,結果金牌沒有到手,反而官司纏身。這種以打擊別人來成就自己,不但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所以自我建設最重要的就是從心理建設做起。

兵法上有謂“心防重於國防”,心理上的自我建設就是要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道德、人格;尤其要建立信心,要自我肯定:肯定自己的學問、能力、發心、慈悲等。此外自我尊重、自我自強、自我開始,都是自我建設的重要課題。

吾人要經常自問:我的道德健全了沒有?我的語言美化了沒有?我的功勞完成了沒有?所謂人生三不朽事業,正是自我建設的最終目的。故而吾人應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主,而非“破壞他人,成就自己”。

·佛光菜根譚·

事事肯放過他人則德日升,

事事不放過自己則學日密。

以身作則

王陽明帶著學生在街上行走,看到兩個婦女在路邊吵架。甲婦罵乙婦:“你沒有良心!”乙婦說:“你不講天理!”甲婦回敬:“你才沒有天理呢!”王陽明於是對學生言道:“小子,你們來聽道呀!”學生說:“老師,她們是在相罵,不是在講道呀!”王陽明說:“曰天理,曰良心,非講道而何?天理良心用來要求別人是相罵,要求自己就是講道!”

身教重於言教。在各種的教育法當中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則。不能以身作則,如何要求別人呢?富蘭克林說:“一個良好的示範,才是最佳的訓詞。”所以,以身作則才是教育。季康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意思就是說,隻要在上位的領導人行得正做得正,下麵的風氣當然也會正了。

一場戰爭,將領能夠身先士卒,才能勝利;老師講學講道,要能躬身實踐,才能為學生所信服。父母長輩教育子弟都要以身作則,如果自己天天在外應酬,卻叫兒女天天待在家裏,兒女怎肯聽話?父母如果煙酒樣樣齊來,卻叫兒女不準抽煙喝酒,兒女怎肯服氣?現在很多的青少年行為偏差,並不完全是青少年的罪過,做父母的也應該檢討。父母說謊,卻叫兒女誠實,父母自私慳吝,卻叫兒女要服務奉獻,兒女怎肯聽話呢?

某學生偷了同學的鉛筆,老師認為這種偷盜的行為很不好,就向家長反映。家長即刻給兒子兩個耳光,罵道:“你真是莫名其妙!你要鉛筆,我可以從辦公室帶回一打給你,為什麼你要偷同學的?”像這樣的教育,怎麼能教出行為正派的兒女呢?

現在社會上的政治人物貪贓枉法,如何叫老百姓守法?公務員官僚自大,民間的風氣怎麼會端正善良呢?證悟了的佛陀,曾親自為患疾的弟子倒茶端藥,也曾為年老的弟子穿針引線,這都是以身作則,以為慈悲助人的示範;乃至到了八十高齡,他仍然在外托缽乞食,精勤不已,如此身教,弟子怎麼會不精勤修道呢?

所謂上行下效,能夠以身作則,才能為人模範,才能做好領導!

·佛光菜根譚·

君子之德風,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風必偃。

不能講

國王夢見自己的牙齒都掉了,一覺醒來,召智者甲來解夢。智者甲說:“陛下,你很不幸,每掉一顆牙齒,你就會失去一個親人。”國王大怒:“你這大膽狂徒,胡言亂語,給我滾出去!”國王又找來智者乙,智者乙說:“陛下,這是一個吉祥的夢,意味著你比你的親人更長壽。”國王聽完後,命人獎賞他一百個金幣。智者乙走出宮殿時,侍者走過來說:“真是不可思議,其實你同第一位說的是一個意思,為什麼你會得到獎賞?”智者乙說:“一切都是由表達方式決定的。”

摘引自《智慧故事》

講話就像潑水,潑出去的水無法再收回,講過的話也一樣收不回來,所以一句話出口前不能不慎思。講話是一門藝術,即使講好話,也要顧慮不能洗臉礙了鼻子,你講這個人好,得罪了那個人,話就講得不夠高明了。講不好的話,讓雙方聽了都不高興,當然就更不能講了。

一、喪誌的話不能講。人生應該接受別人的鼓勵,即使沒有人為我打氣,也要自我鼓勵。不鼓勵自己的誌向,反而講些喪氣的話,當然就會自甘墮落。

二、負氣的話不能講。人在生氣時,往往不自覺地講出負氣的話來,有時是傷害別人,有時也傷害了自己。人在受氣的時候最好是保持冷靜,不要隨便發言,因為氣頭上所說的話往往很難聽,因此不能講。

三、抱怨的話不能講。人在不滿意的時候經常說出一些抱怨的話,怨恨主管,怨恨朋友,乃至怨恨家人。你經常講抱怨的話,被別人聽到以後借題發揮,搬弄是非,說你要對付這個人,要對付那個人,最後自己自食苦果,何苦來哉!

四、損人的話不能講。有的人輕浮,對人不夠尊重包容,經常在言談之間講些損人的話,有時候是損人利己,有時是損人不利己。語言損人是一時的,但自己的人格被人看輕,所受的傷害是永久的。

五、自誇的話不能講。有的人在言談之間喜歡宣傳自己、自我標榜、自我誇大,別人聽了必定不能認同,所以自我誇大並無實益,反而自我損傷。人要偉大,必須做出一些偉大的事業;偉大是要別人講的,不能自我稱大,自我還是謙卑為好。

六、不實的話不能講。佛教的“五戒”,“妄語戒”是其中之一。妄語就是“見言不見,不見言見,是的說非,非的說是”,也就是所謂說謊,是不實在的話。

七、機密的話不能講。人事之間都有很多機密,包括家庭的、公司的,業務有業務的機密,國家有國家的機密。現在各個國家都很重視機密保護,如果你泄露了機密,會受到嚴辦,要負很重的刑責。所以,吾人應該養成不隨便亂說機密的習慣。你要對外發表機密之前,先要想到可能引發的不良後果,知道嚴重性,就不會胡亂開口了。

八、隱私的話不能講。每個人都有隱私,自己的隱私當然不希望被人知道,別人的隱私你也不能講。就算你揭發別人的隱私沒有引起對方反擊,但已暴露了自己不厚道的性格。人住房子,不但為了遮陽避雨,也為了安全,最主要的是為了保護隱私;人穿衣服,一方麵是為了保暖,同時也是為了遮羞蔽體,掩藏自己的私密。所以,人要互相尊重,不可以暴露別人的隱私。

總之,不當的就不能說,如此才不會留下後遺症。

·佛光菜根譚·

能不計較小事,便能減少心靈上的負荷;

能不聽人閑話,就能避免不必要的爭端。

印象

羊祜奉晉武帝之命征討吳國。羊祜這邊的人進入吳國領地都有特殊的規矩。若收割吳國的穀物當軍糧了,要統計好數目算好價格,再送給吳國百姓絲織品作為償還。羊祜和手下兵將馳騁在邊界打獵,從不踏上吳國土地。禽獸有時亂竄,一旦是先被吳國人射傷而逃到晉國這邊來,羊祜總吩咐手下人綁好後送還給吳國人。不多久,吳國人對羊祜心悅誠服。吳國將領陸抗也嘖嘖稱讚:“羊公胸懷寬廣,連樂毅、諸葛亮都比不上他啊!”

摘引自《曆史小故事》

我們和人見麵,總會留下印象。有時初次見麵,沒有深思,當然印象模糊;有的人特地約見,就像麵試一樣,必然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人初見,給人留下的是聰明狡猾的印象,有的人給人慈悲厚道的印象,有的人豪放不羈,有的人規矩老成。有了印象,假如是求職,可能麵試比文字考試更重要;如果是相親,印象好壞以外,可能還要考慮家世背景、財務狀況,以及為人正直與否等問題。

總之,你給人什麼印象,人家都會對你有個看法,都會產生效應。有的人見過麵以後,你問他有什麼印象,他說沒有什麼印象。這個人若非深藏不露,可能就是太過裝模作樣,不肯把本來麵目表露出來,因此讓對方見過麵後留不下任何印象。

其實,大多數的人都希望給人留下好印象。至於什麼才是好印象,試說如下:

一、給人誠實正派的印象。做人,給人最不好的印象就是一個“邪”字。見解很邪,說話、眼神、語言很邪,如此再好的道理都沒有人聽。所以做人要給人正派的印象最為重要。公司求才,選個經理人才,一定要正派;找個會計人員,也要正派;請個外務人員,也是要正派。“寧可正而不足,不可斜(邪)而有餘”,正派的人必然誠實,誠信實在的人必然可靠。如果沒誠信,又不實在,則此人就不可信賴了。

二、給人知書謙讓的印象。交朋友要“友直、友諒、友多聞”。我們用人也希望對方博學多聞,是個很有學問的飽學之士。有知識學問,還要能謙虛而不傲慢,如果自恃才華,為人驕矜,則不能獲得好人緣,不能受人歡迎。所以做人做事,謙卑恭敬勝過才華能力。

三、給人信用明理的印象。任何團體考選人才,先要了解他做人是否講信用。信用是人的第二生命,有信用的人才能受人信任,才能委以重任。另外,做人明理也很重要,一件事情,各說各的理,就如盲人摸象,各有所執。凡事都要有全麵性的觀察、分析,有綜合性的評論,能夠不偏不倚、公正持平地講理論事,才能給人留下最好的印象。

四、給人明快果斷的印象。和人談話,最怕的就是唯唯諾諾,凡事不置可否,沒有明快的決斷,辦起事來這樣也可以那樣也不錯,沒有一個果斷的決斷。做事不比做人,做人可以含蓄一點,做事必須一是一、二是二,不可以拖泥帶水。是三十斤的稻米,不能說是五十斤的大豆,是一百噸的鋼鐵,不能說是一百噸的黃金。對事理必須認識清楚,有明快的決斷,不能有誤差,才是一個辦事的人才,才能為人所重用。

五、給人樸實淡泊的印象。人的氣質,有的人雍容華貴,但給人高不可攀的感覺,這種人有人欣賞,但不會有人親近。社會上很多名女人當中,有的人因為長得太美,條件太好,反而不容易找到結婚的對象。所以,做人樸實,容易有人示好,就像櫻花雖然豔麗燦爛,但花期短暫,不如菊花、梅花,因為樸實淡泊,經得起霜寒,反而更受人青睞。

六、給人寬容厚道的印象。有的人尖酸刻薄,慳吝不舍,這種人讓人敬而遠之;有的人待人寬容厚道,給人平易親切的感覺,讓人和他親近,如沐春風。聽他講話,就像冬陽一樣給人溫暖,讓人樂於親近,這就是做人的成功。做人與其給人深不可測的印象,不如寬容厚道為好。

·佛光菜根譚·

紛雜之中,保持禮敬,是謂亂而敬;

事雖繁冗,但不盲從,是謂擾而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