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還有一件事。”呂布看了眼,神色間帶有異動的賈詡,隨後便將目光投向程昱,接著便提道:“某有意籌建起來一座講武堂,像我漢室士族、豪強的子弟,到了適齡的年紀,皆會到家族私學進修。”
“而寒門、庶族的子弟,雖日子過得清貧些,但是到了適齡的年紀,也會進入到私學進修。可唯獨出身底層的黎庶,卻並沒有這樣的機會,他們需要整日裏勞作奔波,為填飽肚子而奮鬥。”
“像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而對於我軍來,麾下軍隊主要招募的對象,就是這些整日裏辛勤勞作的底層黎庶。你讓他們拿起刀,去跟敵人殊死搏鬥,這沒有一點問題。可是你要是讓他們,去指揮一支軍隊,與跟敵人進行戰鬥,這反而卻成了一樁難事。”
“別看如今在我們的軍隊裏,擁有像文遠、子恪、文謙、文珪、孟恬、曼城等,這樣的優秀統兵將領。”
“可是在某這心裏看來,考驗一支軍隊,是否真正強大的根本。其實主要看得還是一支軍隊的中低層武官,是否擁有一定的臨場反應能力、統領指揮能力。”
“更為重要的一點,因為有這樣一群能力不俗的中低層武官,才能去不斷地增強,一支軍隊的凝聚力,畢竟這凝聚力的強大與否,關乎一支軍隊,是否擁有超強的戰鬥力!”
既然要將自己麾下的軍隊,打造成一支真正的百戰雄師,那麼不斷夯實現階段所存在的缺陷,就是呂布必須要去做的事情。
用後世的軍隊體係,去生搬硬套到漢末這個時期,所奉行的軍隊體係,恐怕要不了幾日,這麾下將士就會哄散而逃。
每個時期,有每個時期軍隊的特殊性,適合未來的,並不一定適合當下,對於這些治軍常識,呂布這心中還是清楚的。
但是一些理念性的東西,呂布還是可以提前讓它們麵世,比如完善的獎懲體係,比如完善的醫療體係,比如完善的文書體係,比如完善的講武堂體係。
似乎是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好似從戰國結束以後,這軍人的地位,就開始出現緩慢走低的態勢。
從前有專門培養將帥之才的兵家,也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消失在大眾眼前。
而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一些流傳後世的主流思想,也是從這一刻逐步的形成。
盡管漢末多的是勇不可當、智勇雙全的武將,但是在這個時期的軍隊,其戰鬥力的強弱,皆係統兵武將一人之身,這對於呂布來是不能接受的。
倘若統兵武將遭遇意外,那麼這麾下將士就會軍心全無,縱使敵軍遠不如己部,也會虧散而逃。
想要強軍,就必須增強麾下軍隊的凝聚力。
想要凝聚力,就必須增強麾下中低層武官的能力。
想要能力,就必須要籌建專門的培養人才的機構。
“現在我軍麾下的將士,滿不過八千。”呂布目光如炬的看著程昱、賈詡,言語鏗鏘有力的道:“但是終有一日,我軍麾下的將士,會突破五萬,十萬,乃至是更多的存在。”